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184篇
综合类   171篇
水路运输   86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1.
磁悬浮技术应用于超洁净传送,可有效减少粉尘污染. 可变磁路式永磁悬浮平台具有低功耗、抗吸附的特性,可避免电磁悬浮传送平台温升大和混合磁悬浮平台安全性差的弊端. 为解决永磁悬浮平台起浮过程易发散的问题,提出并验证分散控制、集中控制和积分分离法3种起浮控制方法. 首先,分析可变磁路式永磁悬浮平台的磁力控制原理,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分散控制实现悬浮平台起浮;然后,针对起浮后平台倾斜的问题,提出了三自由度集中控制方法,其中平台的垂向控制为PD (proportional differential),侧倾与俯仰方向为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最后,应用积分分离法进行分段控制,以实现垂向的精确定位. 研究结果表明:集中控制方法实现了平台倾斜角的自纠偏,可有效解决分散控制下各磁极磁力特性差异引起的平台倾斜问题,调节时间为0.5 s;垂向采用积分分离方法后,平台垂向的稳态误差由0.23 mm可减小为0,调节时间为3.0 s.   相似文献   
412.
为解决商用车行驶工况优化设计中确定工况类型的问题,研究商用车行驶工况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高速公路工况识别方法。利用21辆长途运营商用车采集的106 200 km行驶工况数据,以3 km为单位进行分割,共获得35 230段有效试验路段数据(其中:高速公路27 986段;一般公路6 124段;城市公路1 120段)。以该数据为基础,根据朴素贝叶斯方法分析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挡位统计信息,确定面向商用车行驶工况优化设计的阈值划分区间,获得相关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对高速公路工况进行了识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工况识别的正确率到达88.26%,高速公路工况被误判为一般公路工况的误判率为9.54%,高速公路工况被误判为城市公路工况的误判率为2.20%;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高速公路工况识别能够为商用车行驶工况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有效的高速公路工况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13.
为研究矩形顶管隧道接头橡胶圈的受力特性和密封性,利用接头细部尺寸关系表达式,计算接头在发生防水失效时的临界状态值,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接头安装模型,定量改变接头安装间隙和管节偏转角,将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 1)橡胶圈安装力随安装距离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到峰值,后减小到定值,且安装间隙的大小对安装力影响显著; 2)橡胶圈压缩高度在8~14 mm时接头防水效果良好,当橡胶圈压缩高度小于8 mm或大于14 mm时,橡胶圈分别因接触压力不足0.3 MPa或过度压缩而不满足规范要求; 3)管节发生偏转时,最大允许的偏转角为0.02 rad,当偏转角进一步增大,依次发生因接触压力不足引起的渗漏水破坏、钢套环与插口管节接触破坏、钢套环与橡胶圈的脱离破坏以及橡胶圈过度压缩导致的破坏。  相似文献   
414.
复合材料因其显著的性能特点,在船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建造工艺的进步和材料性能的提升,船舶复合材料应用范围和比重逐步增大。研究船舶复合材料的结构属性、建造工艺和应用优势,梳理国内外船舶复合材料应用现状,分析船舶复合材料应用发展方向,研判船舶复合材料发展趋势,为我国船舶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15.
在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当车辆上接收线圈与轨道上发射线圈相对位置发射变化时,其能量传输效率会发射变化.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三维模型,仿真得到线圈自电感与互感等参数,并通过Sim-plorer软件搭建基于串联-串联拓扑结构的系统仿真模型,得到不同工况下的供电系统能量传输效率,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路况对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6.
交通分布数据获取难度大、成本高,是制约交通工程师开展交通预测的主要因素. 为提高效率、降低工程实践中的预测成本,对城市路网OD矩阵可预测性展开研究. 描述3 种交通分布推算模型并以广州为例,给出交通流概率分布及发生量概率分布. 通过回归分析及残差分析探究发生量与人口、经济的关系,提出考虑人口效益的靶向双联模型(称为TDM模型). 根据误差分析验证4 种模型准确度,并将模型应用于深圳市. 结果表明:交通流及发生量概率分布具有高度异质性,遵循Zipf 定律;发生量与人口、经济相关性强,拟合优度为0.87; TDM模型精度略低于重力模型,但高于其他两种模型,且在深圳市推算效果良好. 综合预测精度、成本和效率,TDM模型更适合预测城市道路交通分布.  相似文献   
417.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长期健康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无线远程监控技术,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挠度与应变情况进行长期的实时监测,全面了解其力学变化趋势,评估结构健康状况,能够及时为桥梁管理部门的养护维修、加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8.
刘婷  裴霏  王倩 《公路交通技术》2022,38(2):146-150
为了解曲线路段驾驶员车速感知变化规律,采用UC-win/Road驾驶模拟仿真系统设计了半径从400 m~1000 m的路线场景进行驾驶模拟试验.用软件内置的ECO驾驶插件采集车辆全路段的实时车速,采用"询问法"获取驾驶员在特征点的感知车速,对比分析特征点的感知车速与实际车速,并选取与模拟场景基本一致的路段进行实地验证....  相似文献   
419.
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是当今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必然发展趋势,是保证安全、提 高效率、优化能耗、降低排放的有效手段,将以集计模型为基础的道路交通流理论提升到以对交 通主体的精确描述为基础的新道路交通流理论。本文将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作为未来道路交通系 统的基础性公共平台,重点探讨因此产生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用户服务中服务领域划 分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构建和应用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需要的相关技术,包括由多模通 信、智能网联、信息安全和系统集成构成的系统构建关键技术,以及由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控 制、仿真测试验证和自动驾驶构成的系统应用关键技术;考虑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长 期性,给出不同应用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信息共享程度和可以实现的协同功能等;针对我国智 能车路协同系统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指出加深对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内涵的理解,把握智能车 路协同技术实质,提升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服务体验并适度加快智能车路协同技术的规模应用,可 有效推进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总之,开展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 开发和实际系统应用,对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相关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0.
为更加全面地评价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重新界定交通拥堵内涵,阐述交通拥堵状态与交通拥堵趋势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交通拥堵演变趋向指数(ETI)概念.运用聚类分析法构建并筛选拥堵趋势评估指标——行程时间比变化率、饱和度变化率、拥堵里程比变化率及拥堵持续时间变化率,基于CRITIC法和TOPSIS法构建交通拥堵演变趋向指数模型,对城市主干路交通拥堵趋势进行评价,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哈尔滨市三条主干路中进行交通趋势评价.该指数模型的建立可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提供更加完善的评价模型,也可为居民出行、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