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184篇
综合类   171篇
水路运输   86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针对保障行人过街道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信号控制问题,考虑行人的过街需求,分右转车与两进口行人完全分离、特定时间段右转控制两种条件,建立信号控制延误和行人干扰延误的分析模型,进而提出相应的右转车辆控制条件。以一四相位十字形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与左转相位相同和进口人行道绿灯相位禁行两种控制方式进行应用仿真,结果表明,在右转车流量一定时,右转车不受控制时延误与行人流量成正比,当行人流量达到1 000人/h、右转车流量达到400 veh/h时,右转车延误超过C级服务水平延误值的上限;实施控制后,右转车延误随流量的增加而递增,与行人流量无关,且第2种控制方式下的延误更小。  相似文献   
72.
快速路交织区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快速路交织区中车流的频繁交织行为引发车头时距重分布现象,系统研究了快速路交织区车头时距分布的内在规律,得出了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内车头时距分布随断面流率动态变化的结论。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典型城市的城市快速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采集的代表性快速路中A类交织区中车头时距数据进行分车道分断面统计分析,拟合分析及x~2检验的结果表明断面流率小于250 veh/h时,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当断面流率位于250~750 veh/h时,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而当断面流率位于750~1500 veh/h时,车头时距则服从Cowan M3分布,为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分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在分析安徽省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所在的东流水道河道及航道条件的基础上,从通航的角度,对拟建的安徽省望东长江公路大桥通航净空尺度进行计算,对通航桥孔布置进行分析,并结合桥区航道条件,针对原桥型方案存在的问题,对桥墩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的桥型方案(通航孔布置为78 m+228 m+638 m+228 m+78 m)能较充分地利用有效通航水域,适应航道条件变化较强,该桥型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4.
针对钢混结合段内部构造复杂、带剪力键的钢隔室较多、钢筋密集等特点,要求混凝土具备良好的自密实和低收缩性能。文章采用高效聚羧酸减水剂、优质I级粉煤灰、膨胀剂、聚丙烯纤维配制流动性好、收缩小的钢混结合段混凝土,并采取J环试验评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现场模型试验表明,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浇筑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75.
运用ANSYS进行钢筋砼刚架拱桥的非线性分析,探讨了单元特性以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完成非线性分析.分析过程中综合考虑了结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不同荷载分布方式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当前中低速磁悬浮线路BIM技术应用的分析调研发现,国内外轨道交通BIM应用领域存在建模工作量巨大、各分项工程之间关联性差等问题.为加速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化在中低速磁悬浮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一种结合正向设计理念的中低速磁浮土建构件库信息管理平台架构方法,着重从BIM技术的角度来研究构件拆分、构件模型建立及构件库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77.
基于横向控制器和纵向控制器模型,包括校正的预瞄驾驶员模型、加速度控制模型、节气门控制模型和制动器控制模型,建立Matlab/Simulink 和CarSim 车辆联合仿真平台,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与验证.利用平台分别仿真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CACC)车队车辆紧急刹车,通信延时,起步加、减速工况和车队前方插入换道车辆4 种情况下CACC车辆的行驶状况.仿真发现:紧急刹车时车队能够实现较好的紧急避撞;在通信延时的情况下,车队仍能保证行车安全;车队起步、减速工况运行较平稳,但加速度并不平稳,不利于车队后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车队对前方插入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够及时响应并最终恢复安全行车间距.  相似文献   
78.
巧家拉分盆地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巧家盆地的性质、成因以及其演化过程,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巧家盆地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掌握了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条件以及盆地表面的沉积特征;进而,对盆地中心区域进行了钻孔勘测,得到了盆地内部结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结构特征,对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为典型的拉分断陷盆地,主要受小江走滑断裂带的控制;盆地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了5个地层层序,从下到上分别为古河流冲积层、昔格达组地层、静水沉积层、泥石流洪积层以及河流阶地,并解释了各层成因;首次发现在距盆地下游边界3 km处曾发生过大规模堰塞堵江事件;堰塞事件发生于距今3万年左右;初步推测该拉分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晚期,后期又经历了断陷湖沉积、堰塞沉积、泥石流洪积以及河流冲积等作用;区域断块阶段、局部拉分断陷阶段、断陷湖相沉积阶段、堰塞沉积阶段、堰塞消亡阶段以及不均匀升降阶段为盆地形成的6个阶段,与盆地内部土层层序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79.
大光包滑坡不连续地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光包滑坡是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也是世界上百年罕见的大型滑坡,引起国内外学者持续争论和广泛研究. 本文为研究地质构造对大光包滑坡影响,基于现场照片、遥感图及岩体结构面产状数据,首先开展大光包滑坡断壁、滑带及滑坡堆积体不连续地质特征调查,进而分析该不连续地质特征成因,进一步讨论强地震动、不连续地质界面组合及地下水对大光包滑坡启动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震前随大水闸背斜构造演化发育的断层、层间错动带及优势岩体结构面等不连续地质结构控制了大光包滑坡边界的形成和滑体堆积过程;汶川强震为这些不连续地质结构破坏提供了动力条件;地下水伴随着强震过程不连续地质界面贯通促使了大光包滑坡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80.
基于路基纵向裂缝的特点和处治难度.利用土工格栅和级配碎石各自的优良性能,提出了柔性枕梁处治技术。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位置、裂缝宽度、路基侧向滑移和不均匀变形等4种情况下,处治路基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而对柔性枕梁处治结构的各设计参数,如柔性枕梁的模量、厚度、宽度及调整层厚度等,进行了力学分析,推荐了合理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