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195篇
公路运输   845篇
综合类   813篇
水路运输   616篇
铁路运输   448篇
综合运输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Based on the Hamilton principle, dynam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 span,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flow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loads, is established. A constraint-equivalent method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pipeline span on the linear elastic seabed. Effects of the internal flow velocity and seabed stiffness on the pipeline’s lateral deformation and bending stress are studied by the static analysis, while the prelimi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ternal flow velocity and the foundation stiffness to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pipeline span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dynamic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lateral deform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internal flow velocity, 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seabed stiffness. The bending stress at the ends of spa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internal fluid velocity and the seabed stiffness, however the stress at the middle of the span shows the converse tendency. Moreover, increasing the seabed stiffness or decreasing the internal flow velocity can lead to higher natural frequency. The dynamics response of midpoint of span at different foundations and internal fluid velocities are also given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92.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某种政治单位、地理区域和团体的归宿感."服从的政治"、"选择的政治"和"认同的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三种主要模式.政治认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包括个人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政权认同三个层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集体认同的弱化是影响政权认同水平的结构性因素.政治认同建设应当认识和尊重政治认同的科学规律,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过程;发展选举政治和公民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制度认同水平;运用和开发集体认同资源,构建国家与"新集体"的合作关系,以建立公民的"新集体认同",巩固和扩展政权认同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公路隧道作为公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对于改善公路网络结构、提高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往往是交通拥堵频发的重要地点,成为公路网络的瓶颈。为改变目前公路隧道改扩建中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导致的越改越堵、越堵越改的恶性循环的现状,提出畅通可靠度的概念,分析发生经常性交通拥堵时公路隧道区域的通行能力及其上下游区域的交通流参数(交通量、速度、占有率)特性,并对测试路网中公路隧道由四车道改为六车道对公路网络交通负荷的影响及改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验证.可为公路隧道改扩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中国道路货运量、燃油价格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规律,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及道路运输业的发展问题,本文选取我国1978-2007年的实际数据,并利用计量经济学中Econometric Views软件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和Johansen检验等方法,对我国道路货运量、燃油价格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寻求这三者之间的短期动态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道路货运量、燃油价格和国民经济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已形成长期稳定均衡关系;道路货运量是国民经济GDP的Granger原因,道路货运量的变化将引起国民经济的同方向变动;燃油价格的变化与道路货运量呈现反方向变动.  相似文献   
995.
交通“7+1”论坛第十七次会议的主题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十二五’水路运输发展战略的思考”. 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探讨了水运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了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 针对内河、港口、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交流. 同时以上海港、广西内河航运、深圳大交通管理体制为案例,分析了成功的经验以及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为“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96.
结合我国综合交通体系2009年发展情况,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基础设施发展策略的效果. 通过几个典型国家客货运输量与经济、人口规模和土地等数据间的关系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交通与社会经济等特征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历史角度提出了交通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阶段的划分方法,指出我国交通增长仍存在较大空间.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特征差异性,本文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6个省区交通与社会和经济指标间的比例关系;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属性,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来编制不同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一种基于频率校验系数的快速评定桥梁结构承载力的评定方法。建立频率校验系数与挠度校验系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以173座样本桥梁分析结果对2个系数进行修正。结合静载试验评定结果,确定挠度校验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按回归关系换算出相应的频率校验系数评定标准。结果表明,频率校验系数大于1.105时,结构承载力满足要求,并有一定安全储备;小于1.076时,结构承载力不足;频率校验系数介于两者之间时,结构承载力有待进一步评定。  相似文献   
998.
王进  杨晓光 《城市交通》2010,8(3):50-57
平面式快速路是快速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出入口最小间距影响因素复杂,科学确定其值对提高快速路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已有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特征,对四类出入口组合的出入口间距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以快速路主线车道数、主线流量、出入口流量、辅道流量为输入条件,计算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出入口最小间距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反映各类影响因素,可针对具体条件得到更为科学的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值。  相似文献   
999.
路企直通运输是铁道部扩大再生产,挖潜提效的新举措.作者在文中分析了A矿实施路企直通运输的基本条件,通过货流组织、接发列车组织、列车技术作业、机车运用、运行图管理、调度统一指挥等运输环节的流程再造,以及合署办公机制、安全互保协议等管理体制的协调配合,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铁路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综合利用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得出一个相对正确的结论,提出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结合工程实例,从建立评判集、因素集、求取各因素的相对权重等方面介绍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法;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岩体含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