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5篇
  免费   218篇
公路运输   1104篇
综合类   959篇
水路运输   1102篇
铁路运输   671篇
综合运输   1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An adaptive lateral preview driver mod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ccessfu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driver behaviour is important for the current industrial thrust of computer-based vehicle development.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daptive lateral preview human driver model. This driver model template has a few parameters that can be adjusted to simulate steering actions of human drivers with different driving styles. In other words, this model template can be us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vehicles and active safety systems to assess their performance under average drivers as well as atypical drivers. We assume that the drivers, regardless of their style, have driven the vehicle long enough to establish an accurate internal model of the vehicle. The proposed driver model is developed using the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 (APC) framework. Three key features are included in the APC framework: use of preview information, internal model identification and weight adjustment to simulate different driving styles. The driver uses predicted vehicle information in a future window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teering action. A tunable parameter is defined to assign relative importance of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yaw error in the cost function to be optimized. The model is tuned to fit three representative drivers obtained from driving simulator data taken from 22 human drivers.  相似文献   
82.
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拉桥结构效应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典型的时空变化特性,但目前对效应的时程特性及时空包络关注较少。建立精细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主跨1088m的苏通大桥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包括施工阶段效应增量、效应时程、效应包络及恒载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83.
金华江大桥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华东公路》2005,(5):50-54
斜拉桥的拉索锚固区是斜拉桥的关键部位,其受力相当复杂。目前我国大跨度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开始采用大吨位小半径环向预应力体系,该体系突破了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规定。金华江大桥采用了在箱型截面内布设大吨位小半径环向预应力体系的斜拉桥索塔结构。介绍了金华江大桥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的主要方案、方法,并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分析,给出了有限元空间分析值及与试验实测值的比较成果,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最后对施工和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4.
为了满足纯电动汽车轻量化的需求,针对长安某纯电动汽车结构功能件机舱支架总成进行了复合材料轻量化开发,基于性能及成本因素选用了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SMC),对该SMC机舱支架总成进行了CAE分析及台架疲劳振动试验,根据试验分析结果进行了分析模型及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SMC机舱支架总成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悬挂重量对复合材料机舱支架总成的性能有较大影响,CAE建模应体现悬挂重量,分析模型及结构改进后的SMC机舱支架总成可以满足强度及疲劳耐久要求;相对于金属机舱支架总成,SMC部件可以实现2 kg,减重率为31.3%,轻量化效果明显,SMC部件成本相对于金属部件成本只增加20元,每公斤减重的成本为10元,成本增加可以接受,具有大批量应用前景;应用SMC复合材料,可以大量减少生产工序,取消焊接流程,能够明显降低能源消耗,同时降低了排放和资源消耗,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为纯电动车及汽车结构功能件轻量化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85.
"蓝鲸"号起重船舶在海上吊装大型上部组块施工过程中,有时受现场条件限制,会出现横浪吊装作业工况,此时组块运动容易偏大,威胁作业的安全,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本文针对横浪-系泊系统-起重船-吊缆-上部组块复杂耦合系统,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分析吊装组块的运动响应规律和特性.将规则波中运动响应预报结果与水池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及其精确性,揭示了起重船和吊物的耦合运动机理.针对典型横浪不规则波工况,开展了运动响应预报,并和Noble Denton相关衡准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允许施工作业工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非均匀有理B样条基函数作为参数体属性,并结合非均匀控制点网格,建立了适用于船体几何的NFFD变形技术。重点阐述了NFFD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变形规则,并以矩阵表示方法为基础构建了数学模型。研究了控制点数量和分布对变形结果的影响,增加了控制点变形几何的能力并获得了更大的设计空间。最后,以某CNG运输船为例完成了球鼻艏、船艏和船艉部分几何的自动变形。本文的工作为船型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变形工具。  相似文献   
87.
LED灯的环境可靠性、光效以及光通量维持率可靠性是当前市场的关注重点.本文从灯具结构设计上比较了道路南北两侧有无玻璃面罩的两款LED路灯,旨在探究玻璃面罩对灯具性能的影响.将两款不同使用年限的LED灯进行返厂实测,根据灯具清洁前后光效、光通量变化率以及污染光损差异的数据,得到玻璃面罩对LED灯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面罩能有效维持LED灯光效和光通量,防护性能好,且比无玻璃面罩LED灯更易清洗维护.经济性上生产成本虽增加,但维修成本下降.这为LED灯性能保持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8.
张谢天  万鹏  王珊珊 《机电设备》2021,38(6):116-121
文章提出一种由级联H桥(CHB)以及开关电容(SC)单元构成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所提出的变换器具备SC单元直流侧电压自均衡的能力,实现了 13电平的电压输出,负载上的输出电压质量好、总谐波失真含量低,与传统的非对称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相比,只需要单个直流源便能获得多个电平的交流输出.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揭示在共享停车泊位数量可变条件下的网络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首先构建了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并考虑了交易市场中的共享泊位提供者可以选择2种异质性的价格预期方式,即理性预期方式和幼稚预期方式;而后对共享泊位的均衡价格、2种提供者的占比差、高峰时段公交和小汽车需求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其次,以2条平行路径的路网为例,对网络交通流量分配的最终演化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上述2个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给出定量判据后,以北京市实际路网为例进行了数值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①对于共享泊位交易系统,若供给曲线斜率小于需求曲线斜率,则共享泊位交易系统的唯一均衡解可实现无条件渐进稳定;否则若理性提供者的交易与预测成本之和大于幼稚提供者,则存在临界提供者选择强度,使得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在大于此临界值条件下出现分岔或混沌现象;②对于网络交通流系统,若出行成本对路径流量敏感度小,路径选择概率对出行成本敏感度小,小汽车需求量不大,则系统唯一的均衡解可能是渐进稳定的,否则系统会出现分岔或混沌状态;③当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处于渐进稳定状态时,若提供者对共享泊位的价格变动不敏感,用户对其价格变动敏感,潜在共享泊位需求量不大,理性提供者的交易与预测成本之和并非远大于幼稚提供者,提供者选择强度不大,则由于受到共享泊位交易总量的限制,高峰时段的均衡小汽车需求不大,导致网络交通流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容易趋向于渐进稳定;④当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网络交通流系统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分岔与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90.
在西北环境恶劣地区,线路区间往往较少设置实体应答器,列车在区间重启时需要长距离低速运行.经过实体应答器后才能确定列车位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和车载电子地图的列车初始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轨道约束算法和概率学方法,设计满足铁路安全标准要求的列车初始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