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89篇
公路运输   816篇
综合类   622篇
水路运输   772篇
铁路运输   493篇
综合运输   1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洋平台供应船溢油回收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汤延明 《江苏船舶》2006,23(1):23-24
结合我厂为阿根廷建造的具有溢油回收功能的VS4408海洋平台供应船,介绍了溢油回收装置的原理、组成、布置以及如何使用等情况。溢油回收装置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海上油污回收能力,减少和避免各类船舶事故引起的海上石油污染,溢油回收装置的有效使用是降低和消除溢油污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有关高温作用下混凝土性能劣化测试方法,包括混凝土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测试标准,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高温爆裂的测试方法以及高温后混凝土损伤的红外热像法与色彩图像分析法。提出从机理方面寻找科学与全面的方法定量评价爆裂程度;红外热像法和色彩图像分析高温下混凝土损伤是无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方向。此外,设计简便可靠的混凝土高温性能测试方法,以现有成熟的物理力学与无损检测技术作为评价指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3.
电子差速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式差速器可以实现转矩的精准分配,根据轮胎的纵向运动特性以及侧向运动特性,结合轮胎滑移率让内外侧车轮在过弯时拥有足够的附着力,减小整车的横摆角速度,提高过弯稳定性。采用后轮双电机的驱动方案,驱动电机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的方法,由整车控制器将指定的计算转矩信号发送给电机控制器完成动力分配,所需转矩根据驾驶员的加速踏板及方向盘转角,运用阿克曼转向模型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84.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的招生生源变化和社会环境变化而导致的学生厌学情绪进行分析和诊断,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高职院校,进而重点论述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措施,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经验,希望能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5.
钟扬  邱松  吴锋  江义 《水运工程》2020,(8):53-58
对3组装配式码头灌浆连接节点试件进行压弯试验,研究不同灌浆长度和灌浆厚度下灌浆节点的压弯承载力、延性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灌浆节点试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较高的承载力,灌浆节点受压弯荷载的破坏模式为钢管的压屈破坏;压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灌浆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灌浆厚度的变化对构件的承载力影响不大,但灌浆厚度增大可以提高灌浆体底部的抗裂能力,建议实际应用时适当增大灌浆厚度。  相似文献   
86.
The robustness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to various forms of bias are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a dual-mode (web and hardcopy) survey of employers’ anticipations of levels of employee commuting and business travel activity under a range of future ICT scenarios. The questionnaire incorporated several innovative features which, together with the dual-mode format, allowed an unusually wide range of analyses. For example: the robustness of respondents’ opinions was tested by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ng alternative versions of a briefing text, one being very positive and one very negative, about the role of ICT; instrument bias was identified vi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impact of exogenous factors which are often ignored or taken as constant was assessed via special supplementary question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obustness of opinions and expectations varied and was influenced by respon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at results from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questionnair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t is concluded that opinions and expectations are less robust,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re more subject to bias and myopic interpretation, than is generally recognised and that web-based surveys seem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sampling bias. Methods are suggested for measuring robustness, for reducing bias and for validating and contextualising results. The use of contrasting briefing texts is recommended as a means of establishing the robustness of opinions and expectations while supplementary questions are recommended for validating and contextualising SP and SE exercises.
Peter BonsallEmail:

Peter Bonsall   Professor of Transport Planning at the Institute for Transport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ed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use of innovative data sources, microsimulation, multi-criteria appraisal of policy interventions, travellers’ perception of modal attributes,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and their response to new information and charges. Jeremy Shires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Institute for Transport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ed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behavioural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soft factors” on travel, stated preference design and public transport demand modelling.  相似文献   
87.
文章介绍利用倾角仪进行桥梁挠度测量的新方法,分析了其测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工程实例应用,验证了倾角仪能大大提高测量效率,避免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太原轨道交通前期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针对太原轨道交通前期项目全过程监控、综合管理信息库构建、资料文件建档查询、数据统计分析,以及管理层决策的项目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论述。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梳理工作流程,并在流程中嵌入管理子系统,以实现工作流程和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数据共享、严谨高效的工作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轨道交通后续项目报审、工程开工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以沈阳地铁中街站大跨度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FLAC3D计算软件,对复杂条件下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洞桩法施工开挖方案,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将动态施工开挖过程划分五个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各施工工况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和分布规律,并按工程信息化施工要求事前将预测数据提供施工单位,以指导施工控制地表沉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洞桩法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地层土体扰动较大,明显影响隧道中心附近地表变形的步序是小导洞开挖和初期支护扣拱施工阶段,约占最终沉降量的70%;而其他步序影响较小。最终,地表沉降在隧道横向分布呈"W"形态。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性,表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预测大跨度隧道施工期地表沉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0.
卢松  汪旭  李苍松  丁建芳 《隧道建设》2019,39(8):1255-1261
为实现TBM施工隧道的实时地质预报,以TBM刀盘滚刀破岩震动作为震源的HSP法地质预报技术为基础,通过分析TBM施工工艺与机身结构特点,对HSP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小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并搭载于TBM上进行智能控制。在TBM掘进过程中,首先,通过隧道轮廓位置的检波器连续或高频次地采集地震反射波信号; 然后,经系统软件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实时获取掌子面前方地层反射特征参数图谱; 其次,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完成对不良地质反射界面的有效拾取与判识; 最后,实现不良地质的探测。通过对适于TBM施工的HSP法实时预报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实时探查前方地层不良地质(体)位置、规模与性质,为TBM的高效施工起到一定的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