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1篇
  免费   227篇
公路运输   1201篇
综合类   1278篇
水路运输   1123篇
铁路运输   825篇
综合运输   1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通过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得出了风积沙在最佳含水量、不同压实度条件下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数据;通过室内盐胀试验得到了不同含盐量风积沙的盐胀量,并分析了含盐量及温度与盐胀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针对山东省高速公路上标志的实际情况,对山东省境内高速公路标志改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改造设计原则以调整改造标志内容为主,尽量利用现有标志,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73.
对大型风力发电塔筒法兰的制作安装与平整度控制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和分析。内容包括法兰的分片制作和整体合拢,法兰与塔筒的拼装焊接和法兰制作安装全过程对其平整度控制的相关内容等。经实践检验,证明此工艺方案具有实用、质量可靠、可操作性强和技术先进、合理等优点,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4.
75.
要科学回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源,就要深刻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的命题.在马克思看来,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必然会推动生产无限扩大;为了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必须保持生产和消费的正确比例从而限制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资本的矛盾本质.不难发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矛盾本质决定下的生产相对过剩.资本矛盾命题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即应当坚持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分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规划和调整经济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6.
在结构特性上, 桥面铺装结构远比一般的路面结构复杂。 桥面板与沥青铺装层间的模量相差悬殊, 桥面混凝土结构挠度大, 桥面沥青铺装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与一般路面不同; 从桥面的温度差异来看, 桥面环境比路面环境也更为严苛; 因此, 桥面铺装在重载和制动力的双重作用下, 沥青铺装层与桥面之间承受较大剪应力和剪应变。 本文将总结以往桥面铺装结构力学分析研究成果, 提出桥面铺装结构力学指标, 为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桥面沥青铺装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主要介绍集中润滑在汽车底盘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中高压集中润滑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加节省油脂,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阐述集中润滑系统的发展趋势,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对新疆不同成渣工艺及钢渣矿物化学组成、稳定性、物理指标进行分析,阐述了新疆钢渣技术现状,推动钢渣在公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新疆钢渣主要集中于北疆的乌昌地区,在热泼法和热闷法两种成渣工艺下,钢渣化学矿物成分相对稳定,属于高碱活性材料,并具有胶凝特性,同时具有一定工程级配。f-CaO含量热闷法小于热泼法,并且在自然环境下可陈化降解,有利于钢渣的稳定性。钢渣物理指标优于新疆常规碎、砾石材料,可集料化用于公路工程建设。此外,钢渣在工程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9.
Traditional macroscopic traffic flow modeling framework adopts the spatial–temporal coordinate system to analyze traffic flow dynamics. With such modeling and analysis paradigm, complications arise for traffic flow data collected from mobile sensors such as probe vehicles equipped with mobile phones, Bluetooth,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evices. The vehicle‐based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call for new modeling thoughts that address the unique features of moving measurements and explore their full potential. In this paper, we look into the concept of vehicular fundamental diagram (VFD) and discuss its engineering implications. VFD corresponds to a conventional fundamental diagram (FD) in the kinematic wave (KW) theory that adopts space–time coordinates. Similar to the regular FD in the KW theory, VFD encapsulates all traffic flow dynamics. In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full potential of VFD in interpreting multilane traffic flow dynamics, we generalize the classical Edie's formula and propose a direct approach of reconstructing VFD from traffic measurements in the vehicular coordinates. A smooth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nphysical fluctuation of traffic states calculated from multilane vehicle trajectories. As an example, we apply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next‐generation simulation datasets and identify the existence and forms of shock waves in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s. Our findings provide empirical justifications and further insight for the Lagrangian traffic flow theory and models when applied in practice.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0.
为了总结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即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承载智能车辆行驶的适宜程度,阐述自主智能驾驶定义与驾驶自动化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不同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并分别从感知层、感知-决策层、决策-控制层探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人机功能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智能车辆与道路几何要素、路面性能及其他道路要素(如道路标线)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从道路工程角度及其他道路要素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车辆,配置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对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最高,主动安全系统次之,而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适应性不足。而目前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难以归纳、标定不同驾驶自动化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及其对于道路设计参数的需求设计值;测试道路场景条件过于理想,考虑的驾驶自动化等级单一,试验规模和样本有限;道路几何、路面性能以及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与智能车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与不同道路场景相匹配的智能车辆驾驶特征数据的获取手段。因此建议:重视并推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关键人机功能差异指标信息共享;联合高保真且可交互的道路场景、高精度感知传感器物理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微观交通流模型,利用测试场景自动化生成、极限工况场景搜寻与泛化等技术开展智能驾驶虚拟测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反映不同等级智能车辆的道路行驶适应性特征指标与评价标准,精准、有效地评估预测复杂道路场景及不利道路条件下的行驶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