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篇
  免费   128篇
公路运输   504篇
综合类   611篇
水路运输   473篇
铁路运输   300篇
综合运输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通过对偏上限、下限和中值三种不同级配的外掺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骨架间隙率和骨架密实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影响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骨架结构的主要因素和评价指标,并通过对其进行路用性能的室内模拟试验检测得出外掺偏下限级配能够形成良好的骨架密实结构。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赤峰-通辽高速公路现场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监测资料,研究了滑坡体变形特征,同时对该滑坡体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体的滑面1和滑面2无论在工程状态还是工程加地震力状态下,都不满足高等级公路要求的设计安全稳定系数。因此提出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进行该滑坡体综合治理。通过对边坡上部各建(构)筑物工程运行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变形得到很好的控制,说明滑坡体的综合治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93.
闫冬  任胜健  何勇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9):77-80,111
基于《桥梁倒塌模式识别方法研究:理论分析》一文中极限设计理论的桥梁倒塌模式识别方法,以台湾省二重疏洪道独塔斜拉桥及香港汲水门双塔斜拉桥为例,识别桥梁倒塌模式.其结果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能正确识别导致桥梁部分或整体倒塌所必须包含的破坏点,桥梁极限承载力计算误差分别小于1.1%和1.3%....  相似文献   
994.
杂散电流能够对埋地钢制管道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破坏,严重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应用智能杂散电流检测仪( SCM)对埋地钢制管道上的杂散电流干扰进行测试,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发现,智能杂散电流检测仪功能齐全,能够沿管道路线检测管道上各种杂散干扰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排除不需要的干扰信号,确定干扰源类型和来源;能够准确判断管道上杂散电...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考察阻燃剂种类、剂量对沥青结合料阻燃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数学优化试验方案,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进行了9种阻燃沥青结合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阻燃剂种类、剂量以及沥青结合料的种类对极限氧指数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阻燃剂的剂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多年冻土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特殊路基的一种,通过对以往多年冻土路基填方处理设计方法的总结与介绍,提出一般多年冻土路基填方设计的简要技术路线。同时指出《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数值模拟计算成果用于设计的风险,提出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97.
为获取超重车主要参数特性以及典型超重车模型,计算并对比多车道和单车道上超重车纵横向并行引起的荷载效应,收集了美国加州历时3 a的动态称重(weight-in-motion,WIM)数据,以加州交通厅许可荷载车模型为参照,提取实测超重车数据,分析了超重车辆荷载构成特点,建立了典型超重车辆模型. 分别计算了多、单车道超重车荷载效应,并将两者与现行的中国JTG D60—2015规范和美国AASHTO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规范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多车道叠加荷载效应较单车道以及中美规范值都大得多,单车道荷载效应与规范值相近或略高一点;多-单车道跨中弯矩最大比值为2.05倍,平均比值为1.65倍;剪力最大为2.05倍,平均为1.70倍.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无砟轨道混凝土在客、货车作用下的劣化规律,基于损伤力学概念,引入损伤变量对混凝土室内循环加载进行试验研究. 首先,建立钢轨-扣件-轨道板-CA砂浆层-底座板-地基有限元实体模型,获取试件试验等效应力水平,通过列车车速确定加载频率,然后确定合理的荷载组合模拟工况;其次,应用MTS加载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循环加载测试,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测试了不同加载次数下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最后,将动弹性模量和抗折强度作为损伤变量,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不同应力水平、加载频率作用对轨道板材料力学性能劣化规律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客货车荷载作用下,动弹性模量的损伤程度在加载200万次时约为抗折强度的损伤程度的2倍;应力水平一定时,加载频率越小,混凝土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的损伤程度越大,并且在10 Hz与15 Hz频率之间较明显;加载频率一定时,应力水平越大,混凝土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的损伤越严重,应力水平为0.7的混凝土在1 000次左右的加载循环加载下发生破坏;低速的客货车荷载会加快混凝土初期损伤,较高速度的客货车荷载会加速无砟轨道结构后期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能够更有效率地对减重孔板结构进行计算分析, 提出一种快速分析方法; 研究了减重孔板结构模型与平面板结构模型间的一般刚度等效关系, 建立了减重孔板孔径、孔距与相应平面板等效杨氏模量、等效板厚间的关系表达式, 以等效平面板结构模型代替原孔板结构模型进行变形分析; 将局部节点位移施加到相应目标孔位模型上, 计算了目标孔位区域的应力分布; 结合试验与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 通过对某实际减重孔板结构施加不同载荷, 对刚度等效关系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通过某车体底架带孔板结构实例, 对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与试验结果相比, 快速分析方法仿真变形最大误差约为3%, 应变的最大误差约为5%;不同载荷下的等效杨氏模量偏差约为2.5%, 等效板厚的偏差约为1.3%;快速分析方法对变形与局部应力的平均计算误差小于6.7%, 计算时间缩短了约50%。可见, 快速分析方法可以替代传统方法对减重孔板结构进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固定时长的预瞄时间无法真实反映驾驶人预瞄行为的问题,首先对自由流条件下的驾驶人视觉特性进行研究,得到直行路段驾驶人注视点多分布在车道中央、弯道路段驾驶人注视点多分布在内侧边缘线附近且视线近似与内侧边缘线相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究直行和弯道路段驾驶人预瞄时间的求解方法,并借助驾驶模拟器进行试验,获得了17位驾驶人的预瞄时间。由于预瞄时间的原始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高,难以直观地体现其随道路线形的变化规律,因而对预瞄时间随道路线形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分组求中位数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最终构建预瞄时间关于道路线形的分段线性函数和非线性指数函数。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不同类型的预瞄时间(固定时长的预瞄时间、分段线性函数预瞄时间及指数函数预瞄时间)对人-车-路闭环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预瞄特性会对车辆的轨迹跟随和车道保持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在闭环系统中使用随道路线形变化的预瞄时间可以显著提高车辆的轨迹跟随绩效,确保车辆在指定车道内行驶;驾驶人对道路环境的感知具有自适应性,通过其视觉特性可准确感知环境变化,并据此调整决策目标及其操纵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