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177篇
综合类   130篇
水路运输   137篇
铁路运输   138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船舶自动化技术的深入结合,为了使船舶控制系统实现现场控制网与信息管理网的无缝连接,设计了基于ARM7处理器的双冗余CAN-Ethernet网关.详细说明了硬件平台的搭建及软件的设计,该设计实现了船舶控制系统中CAN总线协议与TCP/IP协议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222.
分析了填石路堤的危害,提出用土工合成材料处置填石路堤,利用平面有限元方法,对在交通荷载和填料自重作用下土工合成材料对填石路堤的加筋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研究铺土工合成材料与不铺土工合成材料时填石路堤中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填石路堤、隔离粗细填料时受力分析的理论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23.
通过对机械加工误差的成因分析,基于随机误差数据处理的有关理论,提出误差数据等效变换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等效的统计计算模型,为多品种、小批量加工模式的过程能力统计分析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4.
环境技术引进是中国获取先进环境技术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中国引进环境技术的渠道多元化,包括环境产品与服务的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带动的技术引进、国际金融机构援助的环境工程以及伴随清洁发展机制的环境技术引进;中国环境技术引进相对集中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的引进进一步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中国环境技术水平,减缓了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增速。  相似文献   
225.
通过使用Geomagic软件的点云直接构造曲面技术,为摩托车新品开发、特别是整车外型零件的三维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于一些不需要产品开模,只要产品简单外形三维数据、用于出二维检验图纸,或进行摩托车各部件虚拟装配、检查零件之间干涉等情况,可以快捷地构造出复杂的曲面外形,既简化了工作流程,又提高了处理摩托车各个零部件之间干涉问题的反映速度,有效保证了新品开发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26.
该文介绍了环氧沥青防水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从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探讨了环氧沥青水泥混凝土防水粘结层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27.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设施之间的关系,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十分重要.从服务于城市管理的角度,提出交通影响评价分类及需要开展的内容,并对交通影响评价指标在各类交评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各类交通影响评价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28.
以隧道围岩收敛变形数据,运用系统识别灵敏度分析理论进行隧道围岩特性参数反演。采用反演的隧道围岩特性参数进行隧道施工不同开挖方法的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比较。说明台阶法是较为合理和安全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29.
不同翼板形式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不同翼板形式组合梁的受弯性能,完成了4根不同翼板形式钢一混凝土组合梁跨中两点对称加载试验,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构件受力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制板组合粱和叠合板组合梁在正弯矩作用下受力性能基本一致,但在负弯矩作用下两者受力性能差异显著;预制板组合梁在混凝土翼板开裂之后,裂缝宽度不能得到有效抑制.截面刚度迅速下降,较早地进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相似文献   
230.
为了分析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和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以2010~2015年云南高原地区发生的6 261起公路交通事故原始数据处理与分析为例,结合云南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分析高原地区公路交通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通过对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的界定并结合公路交通风险指标作用情况,利用N-K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度模型构建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模型,并分别计算单、双风险因素耦合模型的各构成要素间的耦合度,量化各类耦合的危险程度,最后分析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值与各风险构成要素的关联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最终造成风险量的急剧增大或耦合突变后变成以新的风险形态在系统内部传导和蔓延;云南高原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急弯"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气象环境构成要素中"雨天"和"雾天"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高原地区公路最小转弯半径以及雨天与雾天情况下的行车限速、载重与车距保持等方面的地方规范和标准建设;随着时间推移,双因素耦合形式由2012~2014年的10种强耦合降为2015年的7种,各类耦合度明显减小,表明2015年较之前3年因地质与气象风险要素耦合所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危险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