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177篇
综合类   130篇
水路运输   137篇
铁路运输   138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浅析山区铁路线路位置与路基工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基工程直接影响线路的工程数量、工程造价、线路运营条件以及沿线水土环境。文章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工程造价、边坡防护、环境影响与运营条件和路基工程的关系,探讨山区铁路选线与路基工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是一个无备用、重要的为列车运营提供电能的配电系统,它的可用性指标与列车正常运营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可用性指标计算方法的文章比较少,为了对接触网系统可用性指标的定量计算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运行图的定量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3.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3号主塔墩围堰尺寸为69.5 m×44.0 m×15.0 m。在水深、体积大、结构及施工过程复杂,缺乏类似工程经验的条件下,按照系统的概念,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为原则,合理确定流水压力,对锚锭定位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4.
耐碱玻璃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性良好,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弯冲击性能。由梁弯曲冲击试验发现:当玻璃纤维掺量为1.6~2.7 kg/m3时,纤维掺量2.7 kg/m3(G 3)的初裂冲击次数比掺量2.0 kg/m3(G 2)和1.6 kg/m3(G 1)时分别提高1.97倍和2.81倍,比素混凝土提高10.97倍;G 2的初裂冲击次数比G 1提高28%,比素混凝土提高3.03倍。G 3的破坏冲击次数比G 2提高1.95倍,比G 1提高2.78倍,比素混凝土提高11.01倍;G 2的破坏冲击次数比G 1提高28%,比素混凝土提高3.08倍;G 1的破坏冲击次数比素混凝土提高2.18倍。纤维质量掺量由2.0 kg/m3提高到2.7 kg/m3时,对改善混凝土抗弯冲击性能效果十分显著。玻璃纤维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弯冲击性能,可以用于机场道面、桥面等工程。  相似文献   
35.
设计完成了驱动电机与电控共轨柴油机结合而成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该总成用于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既是电驱动装置,又是起动、发电一体化系统(ISG),基于MC 68H9S12DP256B单片机,研制了该总成的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实现了联合控制,以电池充放电平衡和发动机燃油经济性为基础,应用了一种模糊逻辑控制策略,实现了混合动力系统的扭矩分配与不同工作模式以及模式间的切换,该总成能够在所要求的工作模式下运转。  相似文献   
36.
天兴洲长江大桥φ3.40 m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兴洲长江大桥3号主塔墩基础为40根3.40 m大直径钻孔桩,桩孔深度达105.5m,下伏基岩为软硬不均的胶结砾岩,钻孔过程水位、流速变化大,介绍复杂地质及水文条件下的钻孔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7.
在西安市选取了数十条人行横道进行实地观测.然后考虑实地观测到的交通现象,在现有人行横道行人延误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行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测量其延误.实际使用的情况表明,与现有测量方法相比,新方法更准确,可操作性更好,并且工作量没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8.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汽车车身主要部件对风噪贡献量大小及频率特性规律,以便进行风噪快速改进设计,对某款5座SUV、某款7座SUV、某款轿车在同济大学整车气动声学风洞内进行了车内风噪试验研究。重点总结了不同车型车身主要部件对车内风噪贡献量大小及频率特性分布规律,同时利用试验手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车身表面的段差、分缝缝隙、密封系统零部件对车内风噪普遍具有明显的贡献量,而且均分布在特定频段。这些规律可为不同车型在开发过程中解决风噪问题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4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沥青混合料长期老化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来模拟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和水损害,采用全面搭配法,考虑变化因素为老化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两个变化因素分别考虑6个变化水平(即长期老化0~5d,冻融循环0~5次),以多次冻融劈裂比TSR MN,来评价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得到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全程水稳定性变化规律:随着长期老化时间的延长,其抗水损害能力先变强后减弱,在老化2d后达到峰值,4d后趋于稳定,同时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随着混合料水损害程度的增加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