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222篇
公路运输   656篇
综合类   676篇
水路运输   731篇
铁路运输   449篇
综合运输   5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重庆马鞍山人工砂石加工系统为例,分析石粉回收设备在人工砂石加工系统中的应用。经过近4 a的生产运行,证明该设备回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2.
以抗滑桩受力分析为核心,对抗滑桩桩后推力和桩位的确定进行了优化;论文一方面提出计算抗滑桩的设计推力时考虑抗滑桩对桩后岩土体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提出设桩处推力差值最小点为抗滑桩的合理位置。再结合工程实例运用优化设计理论,并以治理效果验证了这种优化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3.
沥青路面路表温度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试验路布设气象观测站,在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测了2007—2008年每1 h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以距路表面20 mm深度处的路面温度作为路表温度,研究了试验路路表温度的分布规律,对路表温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降雨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到降雨对路面材料热学传导参数的影响,分别研究了雨天和晴天(或阴天)两种天气情况下沥青路面路表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晴天(或阴天)和雨天时路表温度的预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出现在距路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雨天情况下路表温度与气温存在着密切相关性;晴天和阴天时,前1 h的平均气温和前3 h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路表温度。路面温度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对比表明,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4.
沈洪波 《交通标准化》2010,(17):243-246
通过对比分析LED灯与传统高压钠灯光学参数的优缺点,提出LED灯在隧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LED系统的经济性,探讨其在隧道照明中的应用前景,可为LED灯的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5.
公路作为特殊的带状构造物要穿越很多地区,公路高边坡的稳定性要受到自然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结合某在建公路边坡工程,通过专家调查表法分析了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等级,对研究边坡的稳定性、解决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后期运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PPP 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社会投资机构与政府在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项目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决策分析,核心在于研究社会投资机 构的投资决策规律.本文在PPP 模式下,通过分析PPP 项目的基本博弈关系,模拟作为理 性人的社会投资机构参与政府择优选择项目合作伙伴的特征,基于Bayesian 博弈构建模 型,提出博弈主体的效用水平和目标函数,并研究在博弈均衡结果下,无投资偏好和有投 资偏好条件的报价特点及最佳策略,旨在为应用PPP模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提 供理论参考,最大程度减少因投资评价不准确、不合理而造成项目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7.
沈景鹏  王俊彦 《隧道建设》2014,34(Z1):166-17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的取得日益困难,节约土地及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原早期规划用于地面的轨道交通及长途巴士,因台北市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影响城市交通,故政府于30多年前一次性地将铁路以及尚处于规划阶段的捷运、高铁等轨道交通先规划于地下空间,再先后依序完成,并利用部分地下空间规划商业及人行通道。另外,于地面规划立体长途巴士转运站,让车辆及行人分别与地面高架道路及地下空间连通,此空间的整合不但使运输量庞大的轨道交通有效地利用于地下空间,且减少长途巴士对地面空间的冲击,使旅客及行人能于地下空间无缝对接,增加通行的便利及安全,创造另类的地下经济。台湾由于地狭人稠,为配合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利用相当精致,特以台湾经验论述之,就教诸先进。  相似文献   
38.
提出了基于车辆识别技术的交通流路径分布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架方案。为了清晰表达交通流路径分布信息,研究了交通流路径分布的信息格式。基于决策支持系统构架设计,提出了交通拥堵管理决策方案库构建技术路线。以上海市快速路基于车牌识别的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建设为实例,阐述了交通流路径分布对于提高交通拥堵管理水平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半空间中衬砌洞室群在平面SV波入射下动应力集中问题的一个级数解析解.在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下,时无穷级数进行截断数值计算.衬砌分为刚性衬砌、无衬砌、柔性衬砌3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入射角度对动应力集中系数具有重要的影响;洞室间距对动应力集中系数也有重要影响,当洞室之间距离较近时,洞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下洞室群的动应力集中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衬砌刚度对动应力集中问题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刚性衬砌的动应力集中系数最大,无衬砌次之,柔性衬砌最小.  相似文献   
40.
针对动态环境下强化学习对未知动作的探索和已知最优动作的利用之间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Q-学习算法.该算法首先构建智能体的行为信息系统,通过行为信息系统知识的不确定性建立环境触发机制;依据跟踪环境变化的动态信息,触发机制自适应控制对新环境的探索,使算法对未知动作的探索和已知最优动作的利用达到平衡.用于动态环境下迷宫导航问题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目标的平均步长比Q-学习算法、模拟退火Q-学习算法和基于探测刷新Q-学习算法缩短了7.79%~8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