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2篇 |
免费 | 28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50篇 |
综合类 | 1174篇 |
水路运输 | 867篇 |
铁路运输 | 658篇 |
综合运输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206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209篇 |
2013年 | 245篇 |
2012年 | 278篇 |
2011年 | 281篇 |
2010年 | 297篇 |
2009年 | 284篇 |
2008年 | 256篇 |
2007年 | 267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61.
为了给沥青混合料细观特征研究提供空隙特性评价方法,实现空隙三维形态特征的描述,基于X-ray CT技术提取了沥青混合料空隙的三维结构,以空隙断面形心作为骨架节点,构建了三维空隙骨架模型;以骨架走向和断面形状为主要评价对象,建立了空隙形态特征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垂面内方向角、相邻垂面夹角、断面圆度以及断面丰度作为空隙形态的评价指标;以实验室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为研究对象,指明了空隙尺度、成型条件以及混合料级配(包括AC,SMA以及OGFC级配)对空隙空间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隙形态特征评价方法可以反映空隙的三维形貌;空隙体积小于5mm3的微细空隙接近于椭球形,大于5mm3的结构空隙不规则程度较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方式与压实程度对空隙的形态特征无显著影响,其特征值分布曲线的均方根偏差均低于1.2%;OGFC级配下微细空隙相较其他2种级配更加圆润,丰度为0.9~1.1处的分布频率比其他2种级配高出19.2%,圆度在大于5区间的分布频率高出14.9%;结构空隙中,AC级配的垂面内方向角分布曲线在80°~90°区间内高出OGFC级配5.3%;AC级配的空隙骨架最为迂曲,不规则性最强,而OGF... 相似文献
962.
旁通阀控制策略对增压汽油机瞬态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带旁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GT‐Power的汽油机稳态模型。运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燃烧模型,得到增压汽油机瞬态模型。采用PID控制对原机旁通阀控制策略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后的旁通阀控制策略对汽油机瞬态响应质量参数———平均有效压力、瞬态响应时间和增压器瞬态转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旁通阀控制策略可以在汽油机的中高速范围内显著地缩短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时间,同时保证汽油机增压压力与增压器转速都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63.
964.
965.
为了快速检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提出一种采用路面表面温差评价路面渗水系数的新方法。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渗水系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渗水系数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在相同照射条件下的失水质量、失水率和表面温差;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饱水后沥青路面表面温度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季节对表面温差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饱水后的试件通过室内模拟太阳辐射照射一段时间后,随着渗水程度的增加表面温差逐渐增大,最大温差值达5.7℃;太阳辐射强度与路面表面温差直接相关,最佳评价时段为9:00~14:00;夏季路面表面温差最大,亦为最佳评价渗水系数季节。 相似文献
966.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驾驶人的数量也在持续稳定地增长.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年人的驾驶特性,分析我国未来可能面对的老年交通安全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到2045年,65岁以上的老龄驾驶人约占14%;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青年表示在65岁以后将继续保有小汽车并且驾驶小汽车出行,且越年轻的人群、收入越高的人群,以及拥有驾照的人群,到老年后越偏好于保有小汽车和驾驶小汽车出行;老龄驾驶人的增多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最后从交通方式的提供、交通设施的设置和智能交通角度提出了应对老龄驾驶人交通安全问题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67.
968.
969.
通过对军用某机场平行公路的现场调查,发现该公路路基存在沉陷与翻浆等问题,沥青路面存在裂缝、松散和坑槽等破损现象;对破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专家讨论研究,提出了优化的整修方案。整修后的路面使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70.
针对低重心斜拉桥边跨墩柱的横向抗震问题,以某在建低重心斜拉桥为背景,进行边跨墩柱横向抗震措施研究。该桥主桥为(45+80+285+80+45)m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墩柱高度仅为11 m。采用SAP2000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输入地震动,通过抗弯能力需求比R M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提出改变墩柱截面形式与采用防屈曲支撑构件(BRB)等8种抗震措施,并对比分析各措施墩柱关键截面的R M。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设置横向固定支座的边跨墩柱墩底截面弯矩较大、R M均小于1,是低重心斜拉桥横向抗震的薄弱环节;8种抗震措施墩柱关键截面的R M均大于1,各措施均可改善边跨墩柱的横向抗震性能,措施Ⅱ-6(将边跨墩柱改为双肢截面,并在双肢间设置BRB)为该桥最优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