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165篇
公路运输   500篇
综合类   552篇
水路运输   400篇
铁路运输   242篇
综合运输   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拓宽加载对旧路基附加沉降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路基填筑对旧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6 m厚软土地基双向4车道的两侧拓宽工程作为数值模拟原型,新路基填筑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固结间隔期的分层加载方式,通过监视旧路基坡趾下方不同深度的指定观察点,提取观察点的沉降-时间曲线,分析其加载过程的沉降特征,获取不同拓宽加载方式下旧路基下地基影响深度范围内附加沉降的变化特点及沉降完成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新路堤填筑加载总量一定时,不同填筑方式引起的旧路堤附加沉降基本为定值,根据堆载高度可以确定旧路基最终沉降量;新路堤填筑方式影响旧路堤的沉降完成时间、填筑加载时间与自然固结时间相对集中时,旧路堤完成沉降所需工期较短。  相似文献   
122.
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未设置右转专用相位的信号灯控制道路交叉口右转机动车流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冲突行为,包括冲突数据的采集和提取、右转车流受到干扰前后速度与过街时间对比分析以及机非冲突速度-距离模型。以现实交通数据为基础,通过软件提取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数据,建立标准统一的冲突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右转车流正常行驶状态和受到干扰情况下通过道路交叉口时的车速和过街时间,并建立右转车辆距离机非冲突点不同位置时所对应不同速度的统计模型。研究结果对右转专用相位设立标准的建立和相应信号配时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3.
方格路网车辆路径在线选择模型及竞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城市方格路网遭遇突发性堵塞下的车辆路径选择问题,应用在线问题与竞争策略的方法建模,设计了2种在线路径选择竞争策略,即方向贪婪策略和多选择移动策略,计算了2种策略的竞争性能比。通过策略竞争分析得出:在发生突发性堵塞的情形下,方向贪婪策略下的费用为最优费用的3倍;利用多选择移动策略在对网络具有实际意义约束条件下的部分情形能够得到最优费用,且在最坏情形下的费用为最优费用的2倍;2种策略的竞争性能比优于以往研究给出的堵塞不可恢复问题竞争比的下界。  相似文献   
124.
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党建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开展网络党建的必要性、网络党建设的原则,提出了高校网络党建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25.
软土地层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荣军  陈立生 《隧道建设》2018,38(7):1236-1242
为研究软土地层超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与机制,以上海中环线田林路节点改善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整个管幕顶进周期内地表初期沉降、累积沉降与工后沉降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地表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后地表最大沉降为9.8 mm,管幕群施工对地表沉降具有累积作用; 单根钢管顶进时后半段隆起,隆起值在精度允许范围内; 管幕上方1倍管幕埋深范围内地层沉降变化明显,顺接管施工的工后沉降较大,采取洞口止水措施能有效减缓地层损失。  相似文献   
126.
苏明浩  程鹏  高毅  于少辉  李洋 《隧道建设》2018,38(Z2):136-143
CC工法作为一种新型地下暗挖技术,为地下工程暗挖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核心思想是将机械化暗挖小断面结构转换为大断面地下空间建筑结构。为了研究CC工法的结构受力情况,满足CC工法的工法特点需要,使结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故设计和分析其单元结构和整体结构,并结合CC工法的具体工程应用案例,选取CC工法的3个主要工况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和设计,得到不同工况的弯剪轴力结果。结果表明: 设计方法和思路较为全面,设计结果安全可靠,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需要;同时,研究也为CC工法结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7.
王继承  苏毅 《公路工程》2015,(2):270-272,317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裂研究中,设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加入带锚头的钢丝,形成锚头丝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以防止路面开裂。通过室内力学性能对比试验,加了锚头丝的沥青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和疲劳性能均有较大的提高。通过现场试验段对比验证试验,在2 a内的调查,加了锚头丝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均没有出现裂缝,抗裂效果比较明显。此项研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抗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提供了新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8.
苏卫国  孙浩 《公路工程》2015,(2):169-17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薄层罩面是路面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措施,但沥青罩面层中将出现反射裂缝,而反射裂缝是导致沥青罩面层损坏的主要原因,反射裂缝等病害直接降低了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由此而引起的渗水也加速了加铺层结构的破坏。基于修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采用的实际工程措施,在分析反射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延缓罩面层反射裂缝发生和扩展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及薄层沥青罩面层选择方案和技术要求,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解决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源头问题,从一线施工班组安全管理入手,选择专业化程度 高的桥隧工程施工班组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方法,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班组管理 特点,得出影响施工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各影响因素与班组安全管理的关联性分 析,建立了公路施工班组安全管理建设模式。对55 个施工班组、530 名桥梁施工人员、375 名隧 道施工人员开展信息调研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桥隧工程施工班组人员以男性为主,受教育程度 不高,流动性大,施工经验丰富,基本具备安全意识但缺乏安全技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当 前环境下以班组组织建设、班组制度建设、班组保障建设和班组现场管控为核心的施工班组安全 管理模式,以及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0.
余波  苏生瑞 《公路》2015,(2):139-144
公路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占用资源多、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其工程地质勘察具有一定的程序和阶段性。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及规范编制对各阶段地质工作的深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如下:(1)一条公路从规划到建成通车,一般需历经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等阶段,各阶段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对地质资料有不同的要求;(2)从了解→初步查明→基本查明→查明,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勘察深度,对应的它们勘察内容和方法也有差异;(3)工程地质勘察应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并按各阶段要求的深度开展工作,结合各阶段设计对地质资料的要求,统筹考虑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各种勘察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合理确定勘察方案及工作量,查明和正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该问题的研究对后期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