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3篇 |
免费 | 17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29篇 |
综合类 | 583篇 |
水路运输 | 425篇 |
铁路运输 | 260篇 |
综合运输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针对钢-UHPC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组合桥面板湿接缝处混凝土界面人工凿毛困难的问题,提出环氧树脂处理和高压水枪凿毛等新型界面处理方式。为了检验采用涂刷环氧树脂、高压水枪凿除细骨料和高压水枪凿除粗骨料处理后湿接缝的抗裂性能,进行了UHPC湿接缝足尺模型的轴心受拉试验,并与不设湿接缝的桥面板进行试验对比。通过比较不同界面处理后的UHPC名义拉应力-应变曲线及UHPC名义拉应力-裂缝宽度曲线,分析了3种湿接缝的开裂荷载、裂缝分布,揭示了不同界面处理下的接缝受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种界面处理方式的湿接缝破坏形式相同,均是首先在新旧混凝土交界面上出现初始裂缝,随着荷载增加裂缝逐渐发展至贯通,UHPC退出工作,最后钢材受拉屈服达到极限状态。界面采用环氧树脂处理、高压水枪凿除细骨料、高压水枪凿除粗骨料的试件开裂荷载分别为不设湿接缝试件的53.7%、92.2%、81.9%,高压水枪界面处理的湿接缝比起环氧树脂处理的湿接缝具有开裂晚、裂缝发展慢的特点,且高压水枪凿除细骨料比高压水枪凿除粗骨料的界面处理方式更优。通过试验证实了新旧混凝土交界面是桥面板的最薄弱位置,且2种高压水枪凿毛的界面处理方式均能够满足实桥荷载作用下桥面板的抗裂强度要求,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高压水枪凿除细骨料的界面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3.
苏渝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102-104
在《机械(工程)制图》教学中,学生对基本体的变化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难以理解,文中介绍提高基本体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将移动通信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Zylogic公司的可定制单片机ZE505和BenQ公司的GPRS模块M23为核心,结合Internet技术,开发了一种通过GPRS网络传输配电网参数的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少,不受区域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45.
在建立降雨、降雪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实时雨雪粒子系统.介绍了该粒子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粒子属性的定义与更新、粒子生命周期控制等.在该系统中,通过控制粒子的可视区域,模拟隧道或车站对雨雪遮挡效果.用简化的物理模型实时计算粒子的空间位置,用公告牌技术绘制粒子.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粒子系统能够在复杂的列车运行场景中实时地模拟雨雪现象. 相似文献
46.
方格路网车辆路径在线选择模型及竞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城市方格路网遭遇突发性堵塞下的车辆路径选择问题, 应用在线问题与竞争策略的方法建模, 设计了2种在线路径选择竞争策略, 即方向贪婪策略和多选择移动策略, 计算了2种策略的竞争性能比。通过策略竞争分析得出: 在发生突发性堵塞的情形下, 方向贪婪策略下的费用为最优费用的3倍; 利用多选择移动策略在对网络具有实际意义约束条件下的部分情形能够得到最优费用, 且在最坏情形下的费用为最优费用的2倍; 2种策略的竞争性能比优于以往研究给出的堵塞不可恢复问题竞争比的下界。 相似文献
47.
回顾了钢框架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现状,将传统的弹性分析法和新兴的塑性分析法作了比较,重点介绍了塑性铰法对钢框架的分析和设计,并讨论了当前改进塑性铰法存在的困难,为进一步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党建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开展网络党建的必要性、网络党建设的原则,提出了高校网络党建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9.
车辆-道路系统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车辆的振动与道路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耦合的。把车辆简化为两自由度振动体系,将道路离散为多层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将车辆、道路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车辆和道路分别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建立了车辆-道路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推导出了车辆-道路系统的动力平衡方程组,以期为高速公路车辆与路基动力相互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简述西柏坡公路上东峪隧道设计理念以及建筑限界横断面设计、线形设计、衬砌结构设计、洞口设计、洞内路基路面设计等五大技术要点及其对策.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