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3篇
  免费   200篇
公路运输   971篇
综合类   1156篇
水路运输   886篇
铁路运输   576篇
综合运输   1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城市轨道站点与周边土地的联动开发是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城市经济和交通都具有积 极作用。对国内外城市轨道站点区域联动开发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指导中国轨道站点区域的联动开发。从产权和 城市经济学视角,将轨道站点联动开发分为内外联动和上下联动两类,并进行了相关界定。分别结合日本联动开 发政策以及涩谷站数据、上海联动开发政策和打浦桥站区域数据,对内外联动和上下联动的规划和实施途径及其 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参考更多经典的联动开发案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轨道站点区域联动开 发的实施机制及特征;并从政策和规划设计两个角度深入阐述对中国联动开发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可采 用“政府统筹、市场执行”的模式;根据中国土地所有制度,探索“集约换使用权”“整体出让使用权”等多样 化的土地管理模式,有利于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的反哺策略;制定配套且细化的技术规范,进行立体化、多样化、 一体化衔接设计。  相似文献   
22.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合考虑列车的长度、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车站作业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等影响因素,借鉴普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4种追踪间隔时间和7种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为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动轮自卸车无刷发电机的励磁控制装置,选用DSP作为控制核心并配置CAN网络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以同时采集各类信号并进行算法处理,从而实现对主发电机励磁电流的有效调节。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已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4.
120阀铝合金阀盖在运用中出现故障,通过对120阀铝合金阀盖材质与结构的分析,并与国外铝合金阀盖的对比,从材质和结构上对120阀铝合金阀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
车轮磨耗影响着地铁的运营安全和运营成本。目前,关于车轮磨耗的研究多集中于轴重、轮轨接触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考虑空气湿度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某城市地铁进行了长期监测,对每月的车轮平均磨耗量及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车轮磨耗量随空气湿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并结合已有试验数据,对这一规律进行了验证。对空气湿度影响车轮磨耗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在气温未达到露点温度时,湿度主要影响轮轨接触表面的粗糙度、硬度以及氧化膜的形成;在气温达到露点温度之后,轮轨表面将会形成水膜,这将会降低轮轨间摩擦系数,降低车轮的磨耗量。  相似文献   
26.
针对某铁路路堑边坡开挖施工时引发工程滑坡的情况,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并结合其地质概况及形成机理,对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最终确定了采用抗滑桩措施结合清方减荷、地表排水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7.
分析GSM-R网络可能存在的外界干扰类型,提出一种GSM基站信号干扰、CDMA基站带外干扰和高斯白噪声干扰、三阶互调干扰和二倍频信号干扰的检测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8.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车辆的车轮型面设计钢轨的预打磨轨头廓面.按照该预打磨轨头廓面对钢轨进行预打磨,可有效改善轮轨的接触状态.给出了适用于不同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深度理论设计值以及适用于LMA和S1002G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轨头廓面.关于预打磨后的实际轨头廓面与预打磨设计廓面的误差,在轨距角部位应控制在-0.1~0.3 mm范围内.建议我国高速铁路的钢轨打磨周期为每30~50 Mt通过总重打磨1次,对于无砟轨道取上限,有砟轨道取下限;关于60kg·m-1钢轨的预打磨深度,在轨距角部位应达到0.8~1.5 mm,在主要轮轨接触部位应大于0.3 mm;钢轨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10μm;采用48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3~4遍,采用96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2遍.  相似文献   
29.
为得到具有理想耐撞性能的铁道车辆承载吸能结构,分别基于多项式响应面法的二次响应面模型、四次响应面模型和Kriging法的响应面模型等3种代理模型,构造承载吸能结构的比吸能SEA及比吸能与撞击力峰值之比REAF关于设计参数的二次、四次和Kriging法响应曲面,结合遗传算法整体寻优分别得到这3种代理模型的SEA和REAF的最优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Kriging法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多项式的二次和四次响应面模型,四次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精度次之;但是Kriging法响应面模型拟合曲面没有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的光滑,其原因是Kriging模型采用的局部插值方法虽能提高模型拟合精度、却不利于降低模型拟合过程中的数字噪声;整车车体碰撞仿真表明,承载吸能结构优化后的整车车体具有更好的耐撞性能.  相似文献   
30.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生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所以,中高职类院校对机械产品设计类专业学生培养时,应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对专业技能培训产生高度重视,进而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机械产品设计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的简单介绍,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为提升学生的专业节能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