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64篇
  免费   2190篇
公路运输   8321篇
综合类   9515篇
水路运输   7412篇
铁路运输   5170篇
综合运输   836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1198篇
  2021年   1586篇
  2020年   1084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1168篇
  2014年   1523篇
  2013年   1887篇
  2012年   2304篇
  2011年   2434篇
  2010年   2497篇
  2009年   2300篇
  2008年   2266篇
  2007年   2217篇
  2006年   1912篇
  2005年   1774篇
  2004年   798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31.
孙红军  谢晓杰  王永贵 《公路工程》2020,(1):173-177,211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对设置应力吸收层的沥青加铺层进行仿真计算,分别研究了不同弹性模量和厚度的沥青加铺层和应力吸收层对路面结构层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应力吸收层和沥青面层的厚度有利于改善路面的防裂效果,但过大的厚度对抑制反射裂缝作用很小,同时也会增加施工难度和造价等。综合施工、应力状态及造价等因素,本文给出的本项目应力吸收层厚度建议值为2.5cm。此外,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吸收层的弹性模量越小,其抑制反射裂缝的效果越好,但过小的弹性模量会降低路面整体强度,造成施工困难、易产生车辙等病害,给出的本项目应力吸收层弹性的建议值为500MPa.  相似文献   
932.
王若晨  朱勇  邸成  黄华 《隧道建设》2020,40(7):1029-1034
针对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建设过程中因地质原因产生的隧道内紧急救援站方案优化需求,分别从土建规模、工程投资、施工风险、疏散排烟、运营维护5个方面对3个优化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同时,进一步探索研究单洞合修洞内救援站设置模式。通过研究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特长隧道紧急救援站段设置多处小断面通道可能比设置1处大断面综合通道节约投资; 2)救援站地段应适当加大结构间距,以避免群洞效应; 3)救援站整体土建规模较小时也可能存在较高的施工风险; 4)救援站内土建工程方案调整会影响机电设备配套及运营成本; 5)竖井式联络烟道宜按90°直弯头设计以便施工及运营维护。  相似文献   
933.
通过文献查阅及行业调研,研究全球汽车行业对网联化的需求。分析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国内外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瓶颈,识别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领域,并建议面向第5代移动通信的车路协同系统(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车联网核心技术的演进路径,聚焦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方向,为汽车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34.
针对海洋钻机绞车提升和液缸举升两种提升系统,从装机功率、钻柱补偿系统配置方案、系统效率、重量重心、取样作业、对船体的影响、操作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绞车提升与液缸举升两种提升系统采用不同配套方案的优缺点,其对比分析结果可为如何选择海洋钻机提升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5.
为探究气体惰化机理,提高惰化过程效率,对卧式椭球状LNG液舱的气体惰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优化。采用从椭球状液舱端部直流射流、旋转射流和混合射流的进气方式,分析气体射流流场结构和惰化效果,探究不同进气方式对惰化过程影响的机理,并提炼其惰化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进气流量一定时,旋转射流的惰化效果优于直流射流和混合射流,这是由于旋转射流会产生更大的进气扩张角,可大幅减少惰化死角的存在,有利于在储罐内部形成推移式惰化;旋转射流相对直流射流可节省40.4%氮气量和惰化时间,相对混合射流可节省26.2%氮气量和惰化时间。旋转射流优化方案可减少氮气耗量并节省惰化时间,提高惰化过程效率,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对于实际LNG液舱的气体惰化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6.
针对大洋科学钻探的实际需求,确定大洋勘探船钻探系统总体布置原则,开展提升系统、深孔钻进补偿系统、管柱自动化系统、钻探取芯及岩芯输送系统等关键系统的选型研究,确定目标勘探船提升系统采用绞车提升系统方案、深孔钻进补偿系统采用天车补偿方案、管柱自动化系统采用柱式排管系统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钻探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为大洋勘探船钻探系统工程建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7.
通过近年发布的《国际海事组织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等相关减排措施,提出船舶混合动力技术作为优选解决方式。介绍该技术发展背景,阐述其定义、架构及国内外发展应用现状,分析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气电混合动力技术的特点,对船舶混合动力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经调查研究,船舶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具有操纵性好、效率高及特定工况排放低等特性,减排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38.
通常考虑船-冰碰撞附连水的水动力效应有附加质量法和流固耦合法。本文建立了破冰船破冰场景,基于流固耦合法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水域流场对船体的冲击压力变化、流场的速度分布变化以及流场的动能变化。同时与附加质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分析了船艏的碰撞力大小、损伤变形以及局部冰载荷等差异,揭示了流场对船-冰碰撞的影响规律,对于破冰船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9.
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新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内河吹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本船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船型优化、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吸泥装置和冲水装置、定位系统、移船系统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技术和特点,本船的开发设计对推进内河绿色、高效、高产能船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40.
郑建  田忠殿  王平  胡举喜 《船舶工程》2020,42(S1):120-122
本文介绍了吊舱推进器功率密度高、节省舱室空间的优势,指出了推进电机温升水平直接决定了吊舱推进器性能优劣。推进电机温升主要来自绕组线圈发热、推力轴承摩擦发热和支承轴承摩擦发热,并且受试验环境影响。如何求解绕组温升、推力轴承温升、支承轴承温升与试验环境关系,关系吊舱推进器试验设计成功与否。本文从推进电机发热与试验环境热交换的耦合关系建立温升数学模型,得到推进电机和试验环境的稳定温度,为合理、科学的试验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2MW吊舱推进器动态加载试验对分析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