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1篇
  免费   211篇
公路运输   819篇
综合类   947篇
水路运输   614篇
铁路运输   583篇
综合运输   1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中江高速公路的测斜、沉降速率、孔隙水压等实测数据的分析.论述了软土地基处理后,路基堆载过程中排水通道对软土固结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2.
从加强法制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建立汽车检测站、实行汽车微机化管理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汽车维修质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上船澄西船舶有限公司在推行分段总组造船法,发展预舾装技术、精度造船技术,提高分段、总组进坞(台)及下水前的安装完整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船坞(台)核心生产资源的作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4.
GPS的定位技术,因其具有灵活、快速、准确的特点,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公路建设方面.结合实践介绍GPS在高等级公路导线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混凝土桥面板和钢主桁相结合共同作用的板桁组合结构,因有诸多优点而在我国铁路桥梁特别是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中获得应用。提出大跨度板桁结合主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板桁结合主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提出一种能考虑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畸变、翘曲,且能同时计入桁架杆件次应力、桥面板局部弯曲和剪力滞效应影响的板桁结合梁段单元。该单元自由度少,物理概念清晰,便于工程设计应用,板和桁架杆件的位移完全协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提出用混凝土桥面板横向有限条带单元及此单元节…  相似文献   
996.
轮轨系统高频振动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伟  翟婉明 《铁道学报》1999,21(2):33-36
在特对异纳特性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轮轨耦合系统在轮轨表面粗糙度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轮轨高频振动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轮对只在高频较窄频域振动强烈,并且车轮横向振动振幅超过垂向对应值。降低轮/轨导纳可以有效降低轮/轨高频振动响应,轮轨导纳合理匹配有利于轮轨系统响应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997.
魏海  王兴成 《水运管理》2005,27(11):7-8
运用动态分析方法,从经济控制论角度对含预期价格干散货市场的稳定性、预期价格可控性问题及鲁棒镇定问题进行分析,所得结论符合经济现实.  相似文献   
998.
描述了雷达数据相关器的两大基本性能相关正确性和合成精度的实验室测试方法。该方法已用于国防预研课题和型号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可供现场实兵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黄土的工程特性、筑路技术和病害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篇简要总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黄土对铁路工程建设的影响,开展黄土的工程特性、筑路技术,以及病害处理的系统研究工作.首先提出以时代成因和工程相结合的两级分类法;开展了黄土陷穴的发生、发展规律,地基承载力,原位测试确定黄土承载力、变形参数的关系等黄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路堑边坡设计参数表,黄土路堤筑路技术标准和黄土单、双线隧道的受力模式、破坏类型和设计原则.通过对黄土的湿陷性和地基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以硅化注浆、冲击挤密灰土桩、悬浊液注浆法为代表,以及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的地基处理成套技术.该系列成果对铁路建设和当前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新型水下对接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新型水下对接装置(系统)的研究目的,分析了对接装置的构成、对接策略和过程,给出了对接目标环相对于对接装置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计算方法。在实验水池中进行了模拟对接实验,验证了对接装置(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