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5篇
  免费   772篇
公路运输   2489篇
综合类   2809篇
水路运输   2587篇
铁路运输   1361篇
综合运输   28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672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内外斜撑加劲的混凝土梁作为宽幅桥梁一种典型断面在国外桥梁建设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国内却鲜有采用。从典型断面布置、关键节点构造、桥面板计算、施工工艺等方面出发,结合其在国外桥梁建设中的具体应用,阐述该种断面桥梁的合理结构形式及其技术发展趋势,旨在为宽幅桥梁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2.
文章通过3ds Max和AutoCAD软件设计出移动式损管训练舱堵漏水循环系统,在系统中完善了堵漏训练所需的配套设施,解决堵漏水的循环利用,使损管堵漏训练能满足海警官兵日常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113.
分析驾驶员在冰雪条件下的驾驶行为特性,建立考虑驾驶员行为特性的跟驰模型,有助于丰富现有交通流理论.通过招募驾驶员开展实车跟驰试验,对比分析正常条件与冰雪条件下的驾驶行为差异.进而基于任务难度均衡理论构建包含人类因素参数的任务难度模块,引入改进后的智能驾驶员模型,并采用车辆轨迹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和有效性验证.研究表明:驾驶员在跟驰行驶过程中受外界刺激及自身驾驶能力影响时会对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动态调整,试图保持期望间距,且速度与前车一致的状态;冰雪条件下驾驶员采取风险补偿行为,其车头时距波动幅度较正常条件收窄,模型引入人类因素参数可以较好地描述其差异性. 模型有效性验证表明,新模型在6个仿真场景中的表现都优于传统智能驾驶员模型,且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冰雪条件下的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4.
为了减少对地下构筑物安全的影响,非开挖的管线施工方式已成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最佳施工方案之一.依托南昌市某新建道路排水工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双顶管施工对上部既有电力方涵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顶管同时并行施工和单一先后施工对既有结构沉降的影响有着差异,且双顶管同时并行施工产生的影响更大.在实际工程中,因...  相似文献   
115.
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桩基的长期固结蠕变沉降计算分析又是关键环节.经过现场调研分析提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受荷—时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建立多级荷载作用下的多层黏弹性地基单面排水或两面排水条件下的一维固结方程,并基于Laplace数值逆变换推导桩底压缩层在多级荷载作用下的有效应...  相似文献   
116.
阐述了基于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和建设方式.该系统利用云计算的高效和弹性来部署建设,采用线网-车站二层管理模式,降低了线网和线路服务器等的硬件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通过将能源管理系统内部使用的业务应用转换为基于云平台的能源管理应用软件,能源管理系统可获取云平台提供的共享数据,并将经过业务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云...  相似文献   
117.
基于车车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折返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折返过程是影响列车折返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基于车地通信的传统列车控制系统为比较对象,阐述了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显著优点.结合实际车站情况,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模式下,仿真计算了采用不同列车控制系统时的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时列车折返能力明显更优.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针对日益多样化的公众出行需求,利用已有的交通一卡通用户资源和支付场景优势,文章借助先进的空中发卡技术,提出基于交通一卡通的电子票证模式研究,满足各用户群体不同的出行需求,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灵活的城市交通一卡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