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7篇
  免费   99篇
公路运输   1356篇
综合类   1254篇
水路运输   1397篇
铁路运输   998篇
综合运输   1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自动变速器的质量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当前自动变速器市场问题主要集中在异响、漏油及振动噪声三大问题。文章通过从试漏原理以及关键参数设定等方面,对自动变速器生产过程中的试漏检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2.
83.
汽车遥控驾驶功能可以提升用户操控便捷性及安全性,本文对汽车遥控驾驶运用场景进行了描述,基于相关新的量产车型对遥控驾驶功能进行了对标分析,得出了遥控驾驶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及实现该功能所需要的硬件配置,提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遥控驾驶功能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及功能控制策略,为后续车辆遥控驾驶功能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4.
轻型车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欧研究显示,传统动力下LDV(Light Duty Vehicle,轻型车)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排放量为5~7 mg/km,此值高于国6b排放标准Ⅰ型试验PM(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限值。车辆技术配备是关键影响因素,制动能量回收可以显著降低PM排放数值,采用NAO(Non Asbestos Organic friction material,非石棉有机物混合纤维摩擦材料)技术相比少金属衬片配置的车辆其PM排放量会降低。虽然在2018年有关制动器衬片的标准规定了一部分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含量上限,但对人体危害显著的元素锑Sb却未在列,相关标准规范亟需补充。欧盟的测试方法已基本完成框架搭建和要素设定,预计2022年发布法规标准。在制动磨损测试中,速度循环、环境温度和冷却风设定对测量值有影响,分析WLTP-BrakeCycle(World Light-duty Vehicle Test Procedure-brake Cycle,全球轻型车测试规程-制动工况)是否符合我国轻型车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85.
吴涛  曹纪慧  沈彬  田真  石海 《港工技术》2021,58(2):63-65
随着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在生产项目管理精细化方面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团队对PCMS系统在结构专业材料预测提出更高的管理需求.本文以原材料供货紧缺的MDS(Multiple Discipline Support)下料和预制阶段为应用场景,阐述通过应用PCMS系统现有功能辅以软件定制开发实现材料精准预测,提供施工决策...  相似文献   
86.
白帆  武霄 《港工技术》2015,52(3):45-48
取水工程为核电厂重要构筑物,按照较高的核电标准设计往往断面较大,在保证取水安全的前提下,分析不同工程的使用要求,有针对性的的进行优化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以田湾核电取水工程为例,分析优化设计过程,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了电力推进船舶谐波,阐明了谐波产生的原因和谐波的危害,分析总结了抑制船舶谐波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8.
文章以南京地面出入式盾构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了地面出入式盾构隧道的整个施工过程,通过在模型中施加隧道内部压重与地表堆载,研究了两者对控制隧道上浮量、提高隧道稳定性的有效性。分析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内部压重能够明显地提高隧道的稳定性,且效果比较明显;地表堆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隧道的上浮量,但其效果没有内部压重明显;施工中应结合现场实际条件,综合采用两者来实现最佳的稳定隧道效果。  相似文献   
89.
与阻塞比和车速不同,隧道长度对瞬变压力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非单调性。这是在高速铁路隧道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压力波的传播、反射和叠加规律,提出了单线隧道相应于压力变化不同情况的"最不利隧道长度"的计算图表及公式。  相似文献   
90.
兰渝线兰广段通过板岩、碳质板岩等软岩区段的隧道极易发生大变形.在现场工程实践和试验的基础上,文章对该区段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隧道围岩基本分级及在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修正进行了阐述,着重对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围岩分级标准和选用支护参数的适宜性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