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2篇 |
免费 | 33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82篇 |
综合类 | 1246篇 |
水路运输 | 998篇 |
铁路运输 | 740篇 |
综合运输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179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278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319篇 |
2009年 | 284篇 |
2008年 | 291篇 |
2007年 | 311篇 |
2006年 | 332篇 |
2005年 | 244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将粉喷桩的桩网复合地基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软弱地基加固,能够保证粉喷桩充分发挥其承载作用.并且布桩的数目不会很多,从而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82.
83.
城市路网交通拥堵H-Fuzzy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特点将路网交通拥堵划分为路段拥堵和交叉口拥堵,参考城市道路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的划分标准将路网交通拥堵度划分为堵塞、拥堵、较拥堵、较畅通、畅通5个等级,选取了路网交通拥堵的判定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路网交通拥堵的二级评判指标体系及相应的H-Fuzzy综合模糊评判模型,最后对一典型路网交通拥堵状况进行了判定,研究成果对于评估城市交通网络拥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4.
85.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93-96
本文以职业教育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多元智能的人才观,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为基础,构建了从“感性认知实训-模拟情景实训-模拟软件实训-校内虚拟电子工作后台实训-实体企业实训”递阶式、由“英语+商务+计算机+职业素养”四大模块构成的实训体系,旨在探索符合高职特色、可行性强、具推广意义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6.
车辆在弯道超高路段行驶时会受到离心力作用,而现行路面设计方法未考虑离心力的影响。工程实践发现,在沥青路面弯道超高路段病害较多。就这分析了路面超高路段的力学特征,推导出离心力导致轮载不平衡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以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为例,定量分析了离心力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计算表明:考虑离心力后路面的力学响应均大于不考虑离心力的情况,且速度越高影响程度越大。可见离心力的存在和现行设计方法的不足是导致路面弯道薄弱环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主要针对静态已知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作了研究,在切线图和Voronoi图的基础上,考虑安全性与路径最优化,论文采用一种改进的可视图法建立环境模型和确定AGV向目标点运动的有效路径.与传统的可视图法把障碍物的顶点作为图的节点、把障碍物的边作为弧相比,这种改进的方法把障碍物顶点连线的中点作为节点,把这些节点间的某些边线作为弧.最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并对规划出的各节点采用十进制任意编号,把路径编码成定长的十进制染色体串,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能是影响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人员长期试图解决的问题.通过采用离析试验、荧光显微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来评价废胶粉改性沥青的相容性,并且探讨离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废胶粉改性沥青的离析程度会受储存时间、温度等贮存条件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基质沥青的自然特性与改性剂的性质、剂量. 相似文献
89.
在分析现有键盘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组合式键盘电路构造方法.这种键盘根据排列组合原理,用n条双向I/O口,最多可以实现2^n-1 n(2^n-1-1)个按键,数量远大于传统矩阵式键盘电路,而且可根据实际需要用其部分电路构成多种实用键盘电路。 相似文献
90.
肖旻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39(6):815-818
通过对山西应县木塔测绘数据的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尺度规律新的推定结果,进一步解释了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规律及木塔大尺度的比例关系.研究表明,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为模数制,基本模数为22.1cm,它控制了层高、每层通面阔和每层各开间面阔,使每层通面阔和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表现出简洁的递变规律.这一现象与日本飞鸟、奈良时期多重塔的规律相似,是我国唐宋时期古建筑存在模数制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