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2篇
  免费   408篇
公路运输   2058篇
综合类   1824篇
水路运输   1905篇
铁路运输   1150篇
综合运输   25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分析了中亚各国铁路运输的特点和需求,对比分析了单节8轴机车的优势,并讲述了单节8轴机车在前苏联国家的发展和运用状况,介绍了出口乌兹别克斯坦SDD19型内燃机车的结构和性能参数以及主要部件等。提出适应中国铁路重载牵引的单节8轴内燃机车的研制设想。  相似文献   
102.
爆破作为隧道主体施工的第一道工序,对其他工序及其整个隧道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杜家山千枚岩隧道的实际施工情况,本着对超欠挖严格控制的基本原则,对隧道爆破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电动汽车种类繁多、对整车控制功能需求各异、缺乏整车控制单元平台的现状,在对电动汽车控制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32位汽车级芯片和扭矩控制为核心,设计开发了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单元软件和硬件平台,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单元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深部巷道工程由于其复杂的赋存条件和应力环境使得浅部工程的支护技术和方法不能满足深部巷道工程的需要,采用松动圈理论对冬瓜山采矿巷道进行支护设计。通过对松动圈支护理论及松动圈测试进行研究,将不同地方围岩破坏情况(松动圈值)分为松动圈基准值(Lp1)和关键点松动圈值(Lp2),作为支护参数设计的量化指标,对巷道不同地方采取有区别的支护。将其运用于深部采矿巷道支护工程实践,通过现场位移监测验证了松动圈支护技术在深部工程应用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5.
散粒货物对铁道货车的侧、端墙动侧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旋轮线作为破裂面模型,建立了散粒微层的极限平衡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散粒货物对侧、端墙的理论静、动侧压力,通过对计算结果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出了符合铁道货车的散粒货物侧压力公式。在纵向冲击加速度小于0.8g时,垂向振动是影响动侧压力的主要因素,随着垂向振动加速度和装载高度增加,端、侧墙动侧压力呈二次关系增加;在纵向加速度大于0.8g时,纵向冲击是影响端墙动侧压力的主要因素,在被动土压力的基础上,端墙动侧压力随纵向冲击加速度呈二次关系增加,而侧墙的动侧压力维持0.8g时的状态不再增加。经过分析比较,该公式合理、实用,对散粒货物车辆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为全面评价海南省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特征,确定当地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与严重超载的交通状况下的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对海南地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现状、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等进行了调研。基于沥青路面使用现状调研,分析评价了典型路段的公路技术状况。基于自然环境调研,分析了当地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沥青路面病害的影响。基于交通状况调研,计算考虑实际轴载条件的等效轴载换算系数与累计当量轴次,分析实际交通状况对路面病害的影响。最后,从自然环境、交通状况、路面设计、路面施工、材料选择共5个方面总结归纳了海南省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有限元法对一框支剪力墙土-结构体系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对计算模型的自振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层间位移角、等效刚度比和剪力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ANSYS建立框支剪力墙-土-结构共同作用模型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能够真实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转换层位置对结构自振周期影响较小;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和剪力均发生突变,且随转换层位置的提高而加剧;层间位移角较大值集中在结构中上部;框支柱剪力最大值发生在转换层中柱。建议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5层,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1.3,除了底部框支柱加强外,还应该对中上部楼层采取减小层间位移的措施,对转换层中柱采取特殊加强。  相似文献   
108.
文章阐述了我国电力机车制动机上后备空气制动装置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后备空气控制装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后备空气制动装置。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介绍了一种城轨车辆框架式结构蓄电池箱的设计,并且对该蓄电池箱结构进行了静强度和模态分析,验证了该种箱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0.
通过阐述城际动车组在Teamcenter和UG NX环境下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发的过程、方法,介绍了PDMS系统文件数据的管理方式,自顶向下地适合动车组车辆协同设计的装配设计方法,大装配技术和车辆分系统出图的方法等,同时还提出并介绍了全数字化车辆模型在动车组车辆重量管理、干涉检查和设备布置优化等方面的应用,为轨道交通车辆全三维协同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