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5篇
  免费   2072篇
公路运输   774篇
综合类   1366篇
水路运输   5699篇
铁路运输   539篇
综合运输   7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803篇
  2018年   657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632篇
  2015年   750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828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71.
针对某港码头方沉箱,探讨了影响方沉箱浮游稳定特性各因素(定倾半径、质心到浮心的距离、定倾高度和沉箱吃水)随着沉箱密度和前舱加水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前舱加水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方沉箱定倾半径和质心到浮心的距离随着沉箱密度增加而减小,定倾高度和沉箱吃水则相反;在沉箱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因素随着沉箱密度的变化规律同前舱加水高度。前舱加水高度过高,会引起方沉箱的浮游由稳定平衡变为不稳定平衡,存在较大风险,而规范中并未有所体现,建议设计时加以考虑。同时在满足浮游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前舱加水高度从施工上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2.
以工程实例介绍了重力式方块卸荷板码头的改造设计方案。由于原有码头卸荷板悬臂较大,在码头前沿均布荷载增大的情况下,使得基床顶面产生较大的后倾应力,基床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改造方案通过在后方设灌注桩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减少码头卸荷板悬臂部分上部荷载,防止基床顶面产生较大的后倾应力,为类似的码头改造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3.
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气液混合耦合计算方程出发,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随机布置块石形成的断面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抛石防波堤波浪作用仿真模型,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设定边界条件,精确完成气液混合相的耦合计算。对抛石防波堤压强和流速分布及块石受力的仿真计算表明,水深会影响抛石堤水流入射区域、压强和流线分布;堤前后侧压强差的改变是堤内发生渗流的必要条件,而局部较大的孔隙率和孔隙连接程度,会导致该区域渗流程度加大;处于流线位置上的块石因受到快速水流的冲击作用,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4.
为详细分析多层靠船结构梁板式码头在撞击力情况下码头排架的内力,采用有限元建立3D及2D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采用《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简化水平力方法计算的2D模型与3D模型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提出采用弹性支座简化水平力的方法,该方法能与3D模型计算结构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75.
结构的损伤对其动力特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的变化来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结构在完整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很难得到,损伤程度更是难以确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损伤状态下的拟合曲率模态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损伤后的位移模态拟合出无损伤位移模态,然后根据拟合出的位移模态得到拟合曲率模态,基于损伤后的真实曲率模态相对于拟合曲率模态的突变来判别损伤位置;引入曲率相对改变量、损伤位置参数和模态阶数作为损伤样本的特征向量,通过支持向量机判断结构损伤程度。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对高桩码头排架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76.
付中敏  闫军  陈婧  黄卫 《水运工程》2015,(10):83-87
藕池口水道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通过对近期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分析,结合工程建设目标和标准,提出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尝试了新结构的应用,提出护滩带和护岸结构形式,为类似航道整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7.
扶壁重力式码头回填施工完成后,倒滤井残留砂的清理极为困难。以安哥拉罗安达第二石油服务基地及重件码头项目为工程依托,对局部置换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在回填砂和扶壁之间形成隔断层,阻断回填砂向倒滤井的流动,使得倒滤井残留砂的清理高效、彻底。  相似文献   
178.
对目前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护滩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系结混凝土块软体排护滩带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杨林岩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对顺直分汊河段江心洲的守护,对护滩软体排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分区加固的设计原则,采用X型排、单元排、钢丝石笼护垫的不同组合结构,有效解决了滩面抗冲性要求不一致的结构选型问题。工程实践表明,该结构适应水流冲刷特点,结合透水框架的使用,整治建筑物稳定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9.
董佳  刘勇  熊伟 《水运工程》2015,(10):125-131
为研究灌河口各整治工程实施后对河口纳潮量、潮位、流速的影响并提出最优的灌河口整治方案,首先分析了灌河口的自然条件;然后构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对各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水力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口门整治工程实施后结果表明:仅导堤工程的实施对河口纳潮量影响较大,应配合航道疏浚工程来缓解其带来的影响;导堤工程和航道工程同时实施后,双导堤内水流进一步归顺,流速有所增大,对维持航道水深较有利。  相似文献   
180.
戈国庆  耿卓  杨尊伟 《水运工程》2015,(10):154-157
航道通航水位是工程中主要技术参数,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内河通航标准》中明确规定对综合利用渠道以及设闸运河应综合分析确定航道通航水位。本文通过分析小清河航道水文状况,并结合其行洪、排涝的主要功能和河道、滩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航道通航特征水位,为类似航道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