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0篇
  免费   236篇
公路运输   877篇
综合类   1051篇
水路运输   813篇
铁路运输   532篇
综合运输   9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旅客始发候车与中转换乘时间是构造列车运行网络和进行网络配流的重要参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列车均匀分布情况下,对旅客固定车次和不固定车次出行时的候车时间、中转换乘时间进行研究,为采用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术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提供重要参数,确保网络配流和网络优化最终适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2.
提出了适用于曲线半径小、坡度大的山区米轨铁路的380轴式机车走行部的两种设计方案,并对这两种方案的结构以及直线、曲线通过性能作了分析和比较。认为这两种方案的转向架都能通过最小半径为62m的曲线,但方案二的结构性能及曲线通过性能都要优于方案一。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颜江峰  陈厚忠 《船海工程》2007,36(3):135-137
通过对长江江苏段船舶流量、江苏VTS船舶和VTS操作员工作量的分析,得出VTS操作员压力过大,有影响工作效率等情况的可能,从而根据《IALA1045号关于VTS中心配员标准的指南》涉及到影响工作量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46.
针对松花江哈达山枢纽未建设过船设施,枢纽上下游不能连续通航的问题,采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哈达山—松原滚水坝河段通航水流特征。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河段现状水流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现状河道通航水流特性,对解决哈达山枢纽上下游通航的连接技术的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得出具体通航水流特征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建船闸和枢纽上下游建码头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哈达山枢纽上下游连接通航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带挑檐直立堤在不规则波作用下的爬高和越浪量进行观测,分析墙顶超高、挑檐宽度以及波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直立堤波浪爬高主要与波高有关,周期影响不大;堤顶超高、挑檐宽度和波坦是直立堤越浪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挑檐宽度对直立堤越浪量的影响程度与堤顶超高有关。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直立堤波浪爬高和越浪量计算方法,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船闸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复杂多样,特别是株洲二线船闸引航道基坑施工面临着与原有一线船闸近、临水度汛造成工期紧等特点。针对这一情况,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采用BIM技术实时复核项目土石方开挖工程量,使风险评价过程更加客观。模糊评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株洲二线船闸引航道基坑开挖的风险较大,存在的主要风险原因要素是:工程环境风险现场管理风险施工作业风险技术因素风险组织与管理等其他风险。评价结果可作为工程实践参考,对船闸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9.
以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基坑工程为例,结合饱和-非饱和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Geo-Studio中seep/w模块和slope/w模块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对强降雨情况下边坡渗流状态进行分析,得到边坡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以及安全系数和滑裂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坡面含水率逐渐增加,雨水不断向更深层土体入渗,地下水位线不断上升,基质吸力逐渐消散,坡体表面形成暂态饱和区,安全系数随之减小。降雨停止后,水分逐渐流出坡体,含水量逐渐减小,地下水位随之逐渐下降,正孔压减小,基质吸力逐渐恢复,安全系数逐渐增大。降雨入渗对边坡浅层土体影响较大,对深层土体影响较小,一般形成浅层破坏。  相似文献   
150.
不规则波作用下双潜堤透射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堤是一种消浪效果较好的建筑物,但在实际工程中,部分单潜堤不能满足堤后波高要求。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双潜堤结构对消浪的影响,分析入射波高、相对淹没深度和波陡等影响潜堤透浪系数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潜堤淹没深度越大,透射系数越小,消浪效果越好。随着波陡的增加,潜堤的透射系数会减小。将试验结果与多个透浪系数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杨正己公式的适用性,可分别计算双潜堤的堤后波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