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0篇
  免费   2491篇
公路运输   2923篇
综合类   4247篇
水路运输   7630篇
铁路运输   1961篇
综合运输   31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908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771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1041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1306篇
  2012年   1153篇
  2011年   904篇
  2010年   909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751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移动客户端APP则是运营管理企业与乘客之间进行信息服务沟通的有效媒介。在介绍分析目前已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官方APP和非官方APP基础上,提出基于实时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APP信息服务系统,有效结合传统静态交通信息服务模块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模块,克服传统APP交互性弱、数据库不全面、信息发布实时性差等缺点,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APP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运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对售票设备的使用行为进行建模,提出基于旅客行为微观仿真的售票设备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仿真系统。最后,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模型的参数标定和实例验证,解决了车站售票设备现状评估、极限能力计算及远景数量配置等问题。仿真发现:北京南站售票设备能够满足近期和远期设计要求;现状窗口开放条件下,极限服务能力为10万人;远期所有窗口均开放时,极限服务能力为35万人。研究表明,应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较传统方法和排队论方法能够更精细刻画售票设备与旅客的相互作用、更为客观地反映评估结果,由此验证所提模型和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索在应急状态下,安全、快速、有效地杀灭列车臭虫。方法:现场试验。结果:A组(化学法),B组(物理法)和c组(物理法+化学法)臭虫6天杀灭率分别为88%,89.4%和100%,与杀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持续控制臭虫危害可达12天。结论:联合使用物理、化学方法的应急处理技术能满足小批量(〈2节),快速处理列车臭虫侵害的工作要求,是臭虫防治工作中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4.
高铁济南黄河特大桥为京沪高铁和太青客运专线四线共建桥,其主桥采用(112+3×168+112)m下承式连续刚性梁柔性拱型式.采用现场测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济南黄河特大桥钢桁梁主桥的动力性能、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横向、竖向刚度均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实测梁体横向和竖向1阶自振频率分别为1.57和1.72 Hz,与测试速度内动车组的横向和竖向强振频率相距较远,未出现共振;动车组作用下的梁体最大竖向动力增量为设计荷载的3%,梁体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20 Hz低通数字滤波后)均小于0.5m·s-2,梁体横向和竖向振幅均较小,能够满足300 km·h-1动车组运行要求;动车组通过主桥有砟区段的安全性指标小于允许值,车体横向和垂向平稳性指标均小于2.5,动车组车辆动力学响应在主桥和引桥不同轨道结构线路区段的实测结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5.
在目标-距离速度控制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的背景下,本文针对高速列车运行性能的要求,将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运用到高速铁路ATP中,对列车速度进行控制。控制系统以闭塞区间为单位,建立高速列车速度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模型。在闭塞区间内,利用车-地通信将控制所需信息发送至列控中心;根据所得信息,通过预测控制算法得到从当前位置到闭塞分区出口的列车速度自动防护曲线并确定列车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在每1个通信周期内,利用滚动优化和误差校正进行速度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高速列车AT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与接触网、轨道、空气的动力作用加剧,给高速列车的建模与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数据驱动的高速列车子空间预测控制方法:构建基于状态框架的高速列车多变量动力学系统;由输入输出数据设计高速列车的子空间预报模型;详细分析高速列车子空间预测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相应的预测控制算法。高速列车的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地质选线对铁路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铁路线路通过一小型采空区为例,在线路无法绕避的情况下,采用综合手段对采空区进行探查。先在现场地质测绘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布置物探测线探查,再根据探查结果合理安排钻探对探查结果进一步修正。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详细绘制采空区范围和规模,对线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现场施工表明综合勘察手段对线路优化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研究目的:新建工程上跨既有铁路隧道施工越来越多,需严格考虑对下方铁路隧道的附加位移、附加应力、平顺度等多方面影响和施工步的动态作用结果;而理论解是难以考虑复杂地形和施工过程的.结合上杭县北站新区内拟建的新站北路上跨赣龙复线铁路工程,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探讨上方公路施工对下方铁路隧道的影响,以指导设计,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基于实际地形条件及隧道衬砌设计的三维模型研究得出:铁路隧道的最大附加位移在1 mm左右,最大附加内力为1 810kN·m/m;公路路堑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为41.0 mm左右.认为在做好有效施工组织和监控量测的前提下,可保证铁路的运营安全.建议施工中应尽量分段、分区、分层、对称地进行路堑开挖,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施工步的适当调整,以进一步降低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用晶闸管除需通过常规的特性测试外,还必须多次进行多项特殊项目测试,例如极限性的临界电压上升率(dv/dt)和不同dv/dt下的电压转折关系测试。文章论述了一种测试±66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用晶闸管临界电压上升率特性的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其数据采集、波形显示以及结果记录均由Labview编写的控制程序完成,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0.
对新型长行程旁承进行了介绍,根据长行程旁承的性能特点,结合国内使用环境,对弹性旁承在常温、低温和高温环境下的储存及落车方法、疲劳性能和动力学运行情况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