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8篇
  免费   2180篇
公路运输   870篇
综合类   1634篇
水路运输   5687篇
铁路运输   512篇
综合运输   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820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799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865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世界石油贸易及陆海油运链网通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0年以来世界石油贸易总量及基本流向的构成和陆海油运通道网络(航线)现状,强调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供应安全,关键在海上油运链网安全。  相似文献   
42.
本文用化非线性问题为线性问题的线性化方法,对非线性隐式的船舶浮态方程组进行了数值解,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形式浮态图谱,以便能迅速而准确地确定船舶各种不同装载情况下的浮态。本文给出了五万吨油轮“西湖”号算例。  相似文献   
43.
建立溶洞—隧道体系的围岩力学特性理论分析模型,采用Schwarz交替法推导既有溶洞条件下开挖深埋隧道时围岩应力和变形的解析解。以齐岳山铁路隧道为例,将围岩力学特性的解析结果与有限元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解析解推导过程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洞的存在使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产生了偏压现象,靠近溶洞一侧的围岩产生了明显的竖向应力集中,两侧水平应力则差别不大;靠近溶洞一侧围岩产生了更大的水平位移,两侧最大值之比约为1.7;随着溶洞与隧道净距的增大,偏压现象逐渐减弱,净距大于1.5倍溶洞直径时,可以忽略溶洞对深埋隧道围岩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特殊位置接触网线岔发生弓网故障的原因,结合既有线特殊位置接触网线岔调整经验,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建立了地铁站台屏蔽门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屏蔽门系统模态和结构刚度,得到屏蔽门系统的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和屏蔽门整体及各关键部件的变形及应力分布.运用该分析方法对屏蔽门整体机械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可行性进行评价,为屏蔽门机械系统优化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为构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在门限敏感的节能型网络协议(TEEN)基础上,提出1种安全优先门限敏感分簇路由协议(SPTC).确定SPTC的网络架构,基于能量计算公式设计簇头分布算法及簇头和副簇头选举算法,以及路由建立步骤和数据采集流程.在协议中定义副簇头,保证数据路由的可靠性及数据自身传输的安全,提高协议的安全性;在汇聚节点(SN)附近区域布置更小规模的簇,在兼顾剩余能量与节点距离的准则下选择最佳的簇头节点,以提高协议的节能性.采用OMNeT++网络仿真工具对SPTC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工作了10 000 s时,低能量节点数量比低功耗自适应聚类层次协议(LEACH)减少了60%;当灾害数据采集概率为0.5%时,基于SPTC协议的网络检测周期是基于LEACH的1.7倍.  相似文献   
47.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硚口路车场及综合维修基地是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场设计中首次采用的高架车场。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工艺等的设计中克服了没有相适应的设计规范和用地面积狭小等特殊环境产生的困难,提出了较合理的布局、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房屋结构的荷载计算办法、减振降噪措施,以及对车场轨道布置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提升地铁穿越公路桥梁桩基的稳定性,考察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开挖步数、掌子面推力和注浆压力对桩基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步数的增加,桩基横向水平位移与桩身埋深关系曲线逐渐转变为“鼓凸”状,且随着开挖步数增加,桩基横向水平位移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掌子面推力不会对桩基横向位移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掌子面推力逐渐增大,桩基纵向位移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注浆压力增加,桩体横向位移逐渐增大而纵向位移逐渐减小。在对地铁穿越公路桥梁桩基进行盾构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注浆压力来对桩体变形进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桩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49.
针对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及沥青铺装破损桥梁工程两大难题,对有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中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及理论研究。为探究适用于组合梁斜拉桥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纵桥向的受力性能,设计并制作了6个带U肋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足尺试件,进行了轴向压力和弯矩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轴向压力、不同混凝土等级对该组合桥面板受弯承载力、延性及塑性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考虑轴压力影响的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当轴向压力恒定时,组合桥面板在压弯荷载作用下的最终破坏形态均为跨中区域下部混凝土板的横向开裂及上部混凝土的压溃;轴压力对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初始弹性抗弯刚度影响较小;不同轴压力下抗弯承载力降低值随着轴力的增大并未呈现显著递减趋势,这与轴向压力加载出现偏心距有关;轴压力会显著降低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延性及塑性发展过程;将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60提高到C80,并没有显著提高组合桥面板的初始弹性刚度、抗弯承载力、延性及延长其塑性发展过程;此外,提出的考虑轴压力影响的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精度较高,可有效预测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压弯承载力,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为使气缸套的结构设计、制造、强度校核及疲劳寿命分析更加精确化,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某型柴油机气缸套在热负荷、机械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分别进行单边界条件计算和热-机顺序耦合计算,并做疲劳分析。结果表明,热-机械顺序耦合下气缸套的最大应力分布于气缸套内表面与上表面交界处,最大值不超过材料的极限应力;气缸套的最小疲劳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最有可能发生疲劳破坏的部位位于气缸套上部螺栓孔根部所处的高度平面、水套最底面所处平面及气缸套上表面外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