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7篇
  免费   368篇
公路运输   1997篇
综合类   1728篇
水路运输   1661篇
铁路运输   1001篇
综合运输   23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41.
劲性混凝土柱施工技术难点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劲性型钢混凝土柱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主要阐述HXD1型电力机车控制回路接地故障的检测原理及故障发生后的解决措施.并对HXD1型电力机车控制回路接地检测装置原理接线图进行了汇总整理,方便了维修人员对HXD1型电力机车控制回路接地故障检测原理的掌握.  相似文献   
43.
分析了列车运动的力学模型,并概述了影响牵引计算的各项分力得出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Simulink的资源环境,形成了运行计算、性能计算、线路数据处理、制动力计算、综合控制等多个相对独立、易于参数修改和扩展的模块,以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最后经过功能封装和输入输出连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列车牵引计算和运行仿真模型,该模型可有力地支持列车牵引系统设计和列车线路运行分析.  相似文献   
44.
文章对地铁车辆牵引系统3种控制方式进行比较,对3种控制方式从车辆故障运行能力及冗余性,车下设备布置,与空气制动系统的配合,对扩编的影响和维护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铁车辆牵引系统控制方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5.
马恒  范伟  刘彪  刘勇 《都市快轨交通》2013,(6):184--189
针对沈阳有轨电车项目结构设计进行全面总结,详细介绍大跨库房的结构选型、计算及有关特殊问题的处理;对超长车库进行计算分析,采取预应力及其他施工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介绍正线车站的设计情况,总结施工配合中存在问题,以期为后续设计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6.
针对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混杂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通信顺序进程(HCSP)的列控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引入了HCSP的假设条件,建立列控系统的行为模型;定义了HCSP到混合自动机(HA)的转换规则,将HCSP模型转换成HA模型;利用模型检验工具PHAVer对HA模型进行自动验证。以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典型的行车许可运营场景为例,建立区间闭塞分区行车许可场景的HCSP模型;根据转换规则将行车许可场景的HCSP模型转换成HA模型;用PHAVer验证了所建立的区间闭塞分区行车许可场景模型的正确性,从而证明了基于HCSP的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建模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对一起机车误上码从产生原因和机理上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认为邻线电磁感应干扰是导致机车误上码的根本原因,并进行了相关计算,且对如何消除误上码现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8.
新能源电动汽车其安全性一直困扰着行业与市场的发展,传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储及计算能力不足,难以实 现动力电池的异常状态预测,基于车联网数据,搭建了大数据监控与管理平台,提出了动力电池热失控关键算法,并实现 了算法的平台集成与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此系统应用能够有效评估和预测动力电池潜在安全风险,并能及时有效地指 导安全处置,从而降低整车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9.
转体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已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数百座大跨桥梁的施工。大吨位转体施工中,摩擦力的计算至关重要,但现有工程实践中给出的近似计算方法与工程试验值有较大差距。因此,精确的摩擦力和摩阻力矩计算理论,是转体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采用称重原理获得竖向摩阻力矩,然后利用接触理论求得接触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并推导出竖向摩阻力矩理论公式,进而求得摩擦因数。之后,利用获得的摩擦因数,根据接触面的应力分布规律,获得了平转过程中的水平摩阻力矩和牵引力。最后,进一步将前述方法推广到带滑块的转体装置中,获得统一的摩擦因数、摩阻力矩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和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高度吻合;和实际工程数据对比,显示所提方法的结果更加合理、准确。主要结论如下:①根据称配重方法计算摩擦因数时,现有近似计算方法获得的摩擦因数,随着球铰参数α的增加误差逐渐增大。②球铰表面接触应力呈现出中间向两边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现有计算方法假设均匀的法向接触应力分布与实际应力分布差距较大。无滑块转体装置中,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水平转动摩阻力矩比现有近似方法计算的大14.3%;而该方法计算值与有限元结果误差仅为3.0%。③在带滑块转体装置中,与工程实测值相比,现有近似方法和该改进方法获得的水平转动摩阻力矩误差分别为31.4%和23.7%。由此可见,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计算准确度。  相似文献   
50.
群桩和沉井作为跨江海桥梁的基础支撑体系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实际工程的水深不断增加,现有技术已难以适用于50 m以上的超深水环境条件。为研究垫层隔震基础这一新型深水桥梁基础的冲刷演化机理,针对周期为1.2 s,波高分别为4、6、8 cm的3种波浪条件,以及海流流速为25 cm·s-1,波浪波高为6 cm,周期为1.2 s的波流共同作用条件,开展砂土中垫层隔震基础冲刷演化机理的波流水槽模型试验研究,结合仅单向流作用下的基础体系冲刷演化机制,重点考察并梳理了隔震垫层的5种典型破坏形式及其特点。结果表明:仅存在单向流作用时,垫层的破坏形式主要为边缘破坏、剪切破坏和完全破坏,且严重程度随流速增大而增大;存在波浪作用时,海床泥沙及垫层材料起动后将发生振荡,导致隔震垫层还会发生掩埋破坏和掏底破坏;波流共同作用时,产生的影响比二者单独作用时更严重,对基础体系的正常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此外,通过分析交界面位置附近材料在冲刷过程中的滑动与滚动过程,认为颗粒材料的滑动和滚动是造成隔震垫层材料流失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抛石设计规范中的粒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垫层材料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