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155篇
综合类   158篇
水路运输   161篇
铁路运输   85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连接于水上主控站与海底管汇控制执行器之间,在安装和在位运行时脐带缆的受力情况复杂,其中工作内压下拉伸与弯曲组合形式的荷载是脐带缆承受的最显著工况之一,因此分析缆体截面拉-弯性能曲线有着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文章首先采用理论公式对脐带缆内部关键构件钢管进行拉伸和弯曲荷载下受力分析并得到应力应变响应;同时构建脐带缆二维精细数值模型,考虑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摩擦,分析径向外压与工作内压共同作用下缆体截面应力分布情况。通过提取钢管上热点应力并与理论结果相结合得到相应的拉—弯能力曲线。其结果同传统理论方法比较更加保守可信,可确保脐带缆在安装和在位工作时的安全运行。同时,为海洋工程管缆结构抗荷载能力设计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耦合有限元,边界元法计算水中船体的弯扭耦合振动.文中用一维薄壁梁有限元模拟船体梁,在横剖面处用二维边界元方法计算结构表面卢压,推导出表征流体对振动特性影响的附加质量阵,编制了用流同耦合方法求解船体振动模态的程序.通过与采用ANSYS软件进行耦合场分析以及刘易斯方法得到的振动模念相比较,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概念和功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务院提出的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从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含义、应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噪声是交通噪声的主要部分。随着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车速提高,流量增加,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也日趋突出。从汽车和路面两方面分析了影响道路汽车交通噪音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济南建邦黄河公路大桥主桥是一座三塔中央索面斜拉桥,其主梁悬臂施工采用前支点挂篮。从施工控制的角度对该桥前支点挂篮在分段悬臂浇注过程中施工控制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内容涵盖前支点挂篮施工控制模拟分析、前支点挂篮锚固系统受力的确定、前支点挂篮的就位调整、前支点拉索张拉次数和张拉力的确定以及前支点挂篮变形误差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特征及供热需求分析,设计1款采用太阳能主动供热的路基专用供热装置.通过模型试验分析装置供热温度、供热量、供热效率随太阳辐照量的变化规律,建立考虑纬度和日序数的供热温度预测公式.通过对路基长期供热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装置防冻胀效果.结果 表明:路基专用供热装置供热温度随太阳辐照量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应注重学思结合,其根本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作者将网络合作学习策略探索性的应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验教学、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确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马鹿岭地区是洛湛铁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相对集中发育地段之一,沿线交错分布有膨胀土、滑坡、顺层、岩溶等,其中膨胀土不稳定斜坡直接控制线路方案。通过综合地质勘察,定性、定量综合评价膨胀土斜坡、滑坡的稳定性,分析预测工程对边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线路选择及工程设置提供地质依据。研究结论:根据各方案的地质条件比较,结合地形条件,施工图方案选择沿向斜轴部宽缓槽谷行进,避开了膨胀土不稳定斜坡及滑坡、同时减少了经过顺层、岩溶、软土的长度及桥隧比例,虽然线路总长增加200 m,但工程投资和运营风险都明显降低,工程地质条件最优。  相似文献   
19.
20.
油束雾化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燃油喷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可视化的测试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燃油破碎雾化过程认识的新观点,即在喷射纵向上,把燃油雾化破碎分为初始破碎区和细化破碎区2个部分;在喷射横向上分为雾化核心区、过渡区和边缘区3个部分。研究发现燃油破碎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油团、油线、油云聚集体等燃油破碎单元。结合测试结果对上述燃油破碎单元的出现、发展和转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油束雾化是一个连续渐变多状态混合叠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