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2篇
  免费   597篇
公路运输   3926篇
综合类   3926篇
水路运输   3424篇
铁路运输   2370篇
综合运输   44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783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1037篇
  2010年   1072篇
  2009年   1126篇
  2008年   1071篇
  2007年   1169篇
  2006年   1199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a self-organizing, completely distributed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upon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nlike centralized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proposed system does not need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s a prerequisite for implementation.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 simulation is selected as the primary approach in the feasibility studies. A simulation framework is built based on an existing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studies. The critical questions for building the proposed market-driven system are examined both from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points of view. Traffic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both in freeway and arterial networks via i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IVC-equipped vehicles is tested within the simulation framework. Results on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IVC and traffic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distance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studies are generated and analyzed under incident-free and incident conditions for various roadway formats and parameter combination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speed of the incident information wave and the speed of the corresponding traffic shock wave due to the incident a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as the most crucial aspect of 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as a potential foundation for application in such a decentralized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2.
港口计量工作随着港口运输生产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秦皇岛港务集团铁运分公司经过多年的严格管理、扎实工作,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加强计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交流电力牵引区段,由于轨道区段的分割,电务扼流变压器承担着回流传导和平衡的任务。所以在扼流变压器或与钢轨各部连接线故障更换中,以及铁路各类施工作业需要临时断开连接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牵引电流畅通并设好防护,才能避免不平衡电流干扰、甚至烧毁正常工作的信号设备或造成人身安全隐患。同时,铁路施工封锁点时效性非常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法保证牵引回流畅通,一直是现场施工安全讨论的重点。探索改进既有的"两横一纵"临时回流线设置方案,更有效地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降低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的故障,提出应用GO法原理对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的可靠性特征进行分析.以齿带传动式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系统为例,建立了基于GO法可靠性模型.依据门控电气元件和机械零部件的可用度、失效率等可靠性特征量,结合车门系统中操作符的逻辑关系,导出可修系统维修率和失效率的精确的计算公式,开发相应的GO程序,定量计算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系统可靠性特征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导致车门故障的所有可能因素和薄弱环节,可为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维修和购车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机车综合无线设备(CIR)已逐步取代通用式机车电台,其维护方法与通用式机车电台有很大区别,为此简单介绍机车综合无线设备(CIR)组成和功能,总结故障处理思路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于洋  黄维  刘鹏  时永鹏 《船舶》2021,32(1):111-119
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最新发布的《系泊设备指南(第四版)》,对系泊设备布置和船对船设备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通过对相关新要求的梳理解读,并结合设计实例,分析了新要求对油船系泊设计的主要影响,相关研究内容可供后续类似船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运量的增长,实际运行中会出现牵引网电压低于电力机车最低允许电压的情况。因此,改善牵引网电压,在电气化铁路的设计中是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改善供电臂电压水平的措施有:提高牵引变电所牵引侧母线电压、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采用并联补偿装置、采用载流承力索或加强线等。研究结论:本文分析了改善牵引网电压的几种方法及其工作原理,针对宝成线这种山区铁路的运量大、铁路沿线电力系统电源薄弱的特点,通过对宝成线马角坝牵引变电所的牵引供电方案的研究和供电理论计算,最终得出在马角坝牵引变电所的馈线侧同时安装串联补偿装置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了马角坝牵引变电所供电臂的电压水平,从而使牵引网末端其电压达到20 kV。  相似文献   
18.
大跨径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法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甘地区黄土隧道黄土本身的特性,现场试验证明这种土质的隧道不适应于新奥法施工。通过分析黄土本身地质条件,对黄土隧道矿山法施工原理、技术及工法选型进行分析,供类似黄土隧道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大(理)瑞(丽)线怒江特大桥和丽(江)香(格里拉)线金沙江特大桥为例,对高墩、大跨且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特大桥综合物探模式进行研究,在兼顾勘探深度和勘探费用的原则下,达到提高探测精度的目的。研究结论:高墩、大跨且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特大桥综合物探模式为:(1)分宏观、中等和较细三个层次的精度进行探测;(2)选择的物探方法为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或AMT)、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直流电测深法(或高密度电法)、跨孔弹性波层析成像(CT)法、跨孔电磁波层析成像(CT)法及单孔测井法;(3)工作重点放在定测(补定测)阶段、推荐方案的主墩位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多输出单端反激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计算机联锁系统辅助电源的设计。分析多输出单端反激电源的工作原理,双闭环控制方式和工作模式;详细阐述了高频变压器的设计方法以及关键元器件和电路参数设计。该方法设计出的电源符合计算机联锁系统辅助电源性能要求,具有很大的实际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