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4篇
  免费   300篇
公路运输   1061篇
综合类   1064篇
水路运输   979篇
铁路运输   484篇
综合运输   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文章初步探讨激光切割在机车钢结构件制造中的应用,并根据实践对影响碳钢板材切割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一套控制加工质量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42.
从水力学角度和航行条件出发,来认识船闸口门区与连接段的水流结构,探讨连接段的范围。收集概化模型与枢纽物理模型的实验资料,采用归纳、总结和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概化和枢纽工程船闸引航道出口的水流结构、形态及回流长度等规律进行总结和讨论,对口门区与连接段的水流与航行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概化模型的回流长度l1=7.0b比枢纽模型l1=4.6b要长;连接段的同岸与异岸连接,实质是主航道航线与引航道轴线夹角的大小;文中连接段长度是推轮能克服水流作用于船舶(队)漂移时的长度,否则需重新确定。  相似文献   
843.
在役预应力构件的残余预应力是反映构件使用安全状况和承载力的参数,用各种规范的设计公式计算残余预应力都有误差。挠度法的现场检测可以求出在役构件的残余预应力,步骤是测量挠度,求出刚度,然后代入残余预应力与刚度的关系式即可计算出残余预应力。文中列出了测量挠度的方法和步骤,刚度的计算也有详细的过程,还给出了试验构件的残余预应力与刚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44.
出行车辆的最优路径是随着时间和路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研究出行车辆的动态路径选择行为,基于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利用有向图理论,建立城市交通网络路径的优化模型,用传统dijkstra算法进行优化,动态获得出行车辆的最优路径。最后引入简单实例说明研究的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45.
鉴于能否做到项目有序可控,是摆在各级建筑企业管理团队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针对目前国内路桥建设市场的特点,结合项目管理经验,在理念建设、项目组建、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管控进行了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46.
研究目的:本文介绍了E型钢阻尼支座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应用实例,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室测试,验证其设计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另外对E型钢阻尼支座进行了实桥减震性能分析,分析其设计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相对位移和桥梁内力,验证其耗能效果。研究结论:本文对于E型钢阻尼支座的设计计算方法与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室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实桥分析结果表明:(1)E型钢阻尼支座可有效减小简支梁桥的墩顶相对位移和墩底内力,满足抗震要求;(2)其滞回曲线饱满,说明E型钢阻尼支座的型钢耗能部件已经进入塑性阶段,且发挥了良好的耗能特性;(3)E型钢阻尼支座可有效减小桥梁的地震响应,从而保护桥梁结构避免在地震中破坏;(4)E型钢阻尼支座可推广应用于采用减隔震设计的铁路桥梁中。  相似文献   
847.
采用流体力学的两相流模型建立整车淋雨仿真分析模型,分析整车表面的雨水分布情况,寻找车身表面主要的积水区域,如车门密封、行李架密封、车窗密封、门把手密封、后视镜密封等,这些位置的密封性能需要在前期设计密封过程中着重考察。同时,考察整车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针对积水严重位置的密封区域进行压力点实时监测,评估在整个淋雨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压力及最大压力值,为设计密封条的结构和材质提供了数值理论依据。在前期车型开发设计过程中,通过整车淋雨仿真分析,对整车密封进行考察和预防,降低了后期大量的工程更改、延误整车开发周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48.
为了控制后排女性乘员下潜现象的发生,避免设计验证阶段出现重复设计,根据设计变更难易程度将下潜影响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和可变因素,提出了概念阶段优化不可变因素和设计验证阶段优化可变因素相结合的防下潜设计方法。结合某平台车型,对安全带点位和防下潜结构位置等不可变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全带点位和防下潜结构位置对下潜影响大,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不可变因素量化的设计要求。基于优化好的不可变因素,对防下潜结构的强度、安全带配置等可变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防下潜结构强度、安全带配置对下潜影响大,并提出了可变因素设计要求。在整车项目开发中对6 种设计要求分别进行了整车试验验证,下潜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49.
温拌技术可以降低橡胶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有效解决橡胶沥青施工难、有害气体排放多等问题,同时发挥橡胶沥青混合料良好的路用性能。针对泡沫降温-橡胶沥青技术,通过室内发泡试验确定橡胶沥青最佳发泡温度和用水量;根据sup20级配设计确定沥青用量;通过泡沫降温-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试验,表明泡沫降温-橡胶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均满足要求;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泡沫降温-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施工时可实现降温10℃,试验路压实度等指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50.
大型汽车运输船外底板尺寸主要由横向屈曲强度决定,以入级美国船级社(ABS)的某7500 CEU PCTC为例,建立舱段有限元模型,结合规范要求分析增加板厚、加密纵骨和加横向筋等3种抗屈曲方案对外底板结构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结构重量的角度衡量,增设横向筋方案增重最小,加密纵骨方案次之,增加板厚方案增重最大.受规范最小板厚要求的制约,随着纵骨间距减小或横向筋数量增加,外底板结构总重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