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36篇 |
免费 | 63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226篇 |
综合类 | 2394篇 |
水路运输 | 2204篇 |
铁路运输 | 1443篇 |
综合运输 | 2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352篇 |
2021年 | 481篇 |
2020年 | 319篇 |
2019年 | 185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271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484篇 |
2012年 | 579篇 |
2011年 | 619篇 |
2010年 | 612篇 |
2009年 | 604篇 |
2008年 | 576篇 |
2007年 | 605篇 |
2006年 | 588篇 |
2005年 | 537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遵从CI的先进设计理念,结合装卸工作实际,在对北京铁路局装卸系统企业标志的设计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列车脱轨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脱轨原因、脱轨评判标准、脱轨试验及脱轨分析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脱轨研究进行了简要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脱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中南大学列车脱轨研究组在近10年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列车脱轨分析理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及实质性的应用成果,对此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脱轨研究需进一步进行的工作提出了作者们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3.
与简单粘贴纤维片材加固法相比,采用粘贴预应力片材加固技术能更充分地利用纤维片材的强度,更有效地改善构件的使用性能,因而逐渐受到重视.采用条带划分法,运用C语言编程,对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截面的非线性受力性能(包括弯曲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应用该计算方法和程序,能够较好地反映外贴预应力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梁截面的试验现象和规律.基于分析结果,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4.
六边形孔蜂窝梁墩心截面纵向应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局部开设六边形孔的蜂窝梁进行弹性有限元分析,指出其邻孔之间墩心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分布不符合平截面假定,并根据其特点提出按双直线分布进行近似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截面弯矩-边缘应力-受力区高度关系式.根据此假定在弯矩不变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开孔情况、腹板厚度和翼板厚度分别计算出相应的受力区相对高度,并对其进行分析,拟合出了受力区相对高度与孔径、孔距的相关方程.验算表明,所提出的近似假定和简化计算公式满足工程精度要求,适用于应力计算,且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几种国产电力机车安装逻辑控制装置的现状及特点,从机车布置、重联方案的确定与逻辑关系的实现等方面,说明了SS4改型机车安装逻辑控制装置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46.
工程实践证明,软土地基超长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常规桩基有较大区别。通过深厚软土区超长桩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依据载荷-沉降变形关系推导的超长桩合理桩长估算公式,利用静载试验Q-S曲线数据对超长桩合理桩长进行计算,为确定深厚软土地区合理桩长避免盲目增加桩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针对软弱地层盾构隧道管片脱出盾尾后出现的上浮问题,分析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的诱因,得出软弱地层中管片的上浮主要是地层应力重分布产生的地基回弹力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建立隧道开挖动态模型,分析隧道上浮量变化规律以及地层特性对管片上浮量的影响规律,得出地层弹性模量和管片上浮量呈一定的指数关系,且弹性模量对管片上浮量的影响远大于地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通过力平衡理论计算盾构开挖引起的地层回弹力、管片上浮量以及隧道上浮影响的地层高度范围,并通过对珠江狮子洋工程管片上浮量的计算与实测对比,证明该公式的合理性,为盾构隧道工程中考虑地基抗力引起的管片上浮量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49.
提出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新模式,讨论了复合循环的热力计算。单效/双效复合循环有高低压2个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由高温级热源驱动,低压发生器由来自高压发生器的冷剂蒸汽与低温级热源联合驱动,实现高低温级热源的能量梯级利用。作为实例,对由高低温两级增压空气中冷器驱动的单效/双效复合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并与单效循环和双效循环进行了热力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复合循环的热力系数和制冷量均比单效循环高出15%,复合循环的余热利用量和制冷量分别高出双效循环153%和110%。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