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94篇 |
免费 | 61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24篇 |
综合类 | 2084篇 |
水路运输 | 1863篇 |
铁路运输 | 1080篇 |
综合运输 | 1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264篇 |
2021年 | 409篇 |
2020年 | 278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313篇 |
2013年 | 417篇 |
2012年 | 406篇 |
2011年 | 495篇 |
2010年 | 498篇 |
2009年 | 484篇 |
2008年 | 511篇 |
2007年 | 483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396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基于高斯混合分布的交通拥堵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有效的评价交通拥堵的程度,采用速度指标作为反映交通流状态特征的关键变量,针对交通流速度变量存在混合分布的特点,建立了基于高斯混合分布的交通拥堵评价模型,并将EM算法运用于模型求解,通过对速度变量的聚类分析,以判别交通状态,评价交通拥堵程度.上海市快速高架路实测数据应用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客观分析交通流... 相似文献
732.
733.
淤泥EPS颗粒混合轻质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疏浚淤泥中添加固化材料和EPS颗粒,制作成淤泥EPS颗粒混合轻质土,既可以资源化利用疏浚淤泥,又可以减少软土的地基处理费用。通过直接剪切试验,获取了淤泥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即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研究发现:粘聚力随水泥添加量和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在水泥添加量较小时,粘聚力随EPS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在水泥添加量较大时,粘聚力随EPS颗粒添加量增加而减小;水泥添加量、EPS颗粒添加量和龄期对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显著,淤泥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内摩擦角总体分布在20~°35°之间。 相似文献
734.
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对绿化功能的分析、分解,主要从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路侧绿化3方面来进行分类,具体选择了12个指标作为高速公路绿化评价的初拟指标,采用专家筛选对初拟的评价指标进行选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增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因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导致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回归分析和AHP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模型,该模型运用到江苏公路绿化的实践中,能够客观地评价高速公路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735.
736.
为了在定期检测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健康状态评估,提出采用无线多点自动综合测试系统监测结构应力,利用环境随机振动法测试全桥索力,并结合桥梁几何测试信息,获得桥梁状态的综合检测方法。针对招宝山大桥,建立最优化遗传静力反分析模型,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型复杂结构损伤识别程序对模拟的损伤工况进行分析,有效识别出了斜拉桥主梁的损伤位置。并且由于遗传优化算法对参数的类型和数量没有限制,对斜拉桥进行包含不同损伤类型的参数化建模,可以进行结构多类型损伤的识别,因此,可推广至其他复杂桥梁的损伤识别,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737.
738.
用能力谱方法和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高架桥结构的脆弱性曲线。对用两种方法建立的脆弱性曲线进行比较发现;对于保护层混凝土剥落破坏状态,由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相差不大;对于纵筋屈曲和倒塌破坏状态,用能力谱方法分析的高架桥结构在给定地面运动强度下的失效概率偏低;用能力谱方法进行分析方便快速,但对于严重破坏状态分析精度较低;在应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时需要对结构进行大量的动力时程分析,但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739.
介绍了国内外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油式红外线辐射加热技术。利用经验设计的方法,研发出了燃油式红外线辐射加热装置,采用系统分析法,对该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其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施工应用,验证了该加热技术的可行性,对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利用PLC控制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40.
驰振是一种钝体截面的细长结构在空气中的气动不稳定现象,其振动频率较低。大跨刚构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由于结构较柔,存在发生驰振的可能性,因此必须研究该状态下的驰振稳定性。驰振分析通常借助风洞试验进行,试验周期长,费用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数值风洞方法,首先求解不可压雷诺时均N—S方程,获得桥梁主梁截面的气动力特性,然后通过求解结构驰振运动方程,以评价大跨刚构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驰振稳定性。用于贵阳小关连续刚构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横风向驰振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该桥在最不利施工状态不会发生驰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