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94篇 |
免费 | 52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712篇 |
综合类 | 2022篇 |
水路运输 | 1825篇 |
铁路运输 | 901篇 |
综合运输 | 1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391篇 |
2020年 | 241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254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406篇 |
2012年 | 401篇 |
2011年 | 489篇 |
2010年 | 488篇 |
2009年 | 476篇 |
2008年 | 497篇 |
2007年 | 466篇 |
2006年 | 422篇 |
2005年 | 388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以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盾构衬砌管片混凝土为研究背景,其管片C50和P12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低水胶比、高减水率、早强、高耐久性等特点,同时还要满足抗压强度、抗渗要求。管片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特别是机制砂代替河砂的使用,配合比的优化,采用机制砂配制C50和P12高性能混凝土的效果较好,为机制砂在地铁盾构衬砌管片制作中应用提供了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03.
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 ( FLAC)模拟研究了软岩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和围岩收敛曲线 ,并分析了复合支护结构中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软岩隧道开挖和一次支护后围岩支护压力随拱顶位移增加而连续减小 ,预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隧道拱顶。但是 ,在同样支护压力下 ,考虑软岩流变特征的收敛曲线的拱顶位移要大得多 ,必须及时设置二次支护。另外二次支护结构还将起到承受流变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研究驾驶人行驶通过特长隧道环境中的心理负荷变化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实时心电信号,以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的心理负荷计算模型,采用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指标在计算心理负荷时比心率指标具有更高的效度和信度,驾驶人在距离隧道入口较远处和距离隧道出口较近时负荷较大;在隧道路段和普通高速路段,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平均心理负荷小于不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被试在隧道路段的平均心理负荷大小依次为入口段、出口段、行车段,熟练驾驶人心理负荷在特长隧道入口前300 m至前180 m范围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非熟练驾驶人心理负荷在入口前300 m至入口后240 m范围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上述结果说明:在隧道出、入口段,尤其是入口段驾驶人负荷过高,也是造成事故数量多的主要原因之一;熟悉道路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驾驶人心理负荷;普通高速路段虽然行车环境较好,但运行车速过高也会造成驾驶人负荷增加。熟练驾驶人心理负荷在隧道入口前升高,而非熟练驾驶人心理负荷在进入隧道后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每年产出大量钢材,伴随而产生的副产品钢渣,因其利用率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充分、高效地再生利用废弃钢渣,从提升钢渣的胶凝性出发,参考水泥组分的率值控制指标,采用偏高岭土对钢渣进行成分增补,以提高Al2O3和SiO2含量,开展水玻璃的硅系激发及水泥的复合系激发试验,制备得到钢渣型复合基材。净浆一定龄期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尝试引入率值这一参数评价钢渣基材性能。结果表明:当水泥、偏高岭土和钢渣之间最优质量配比为50:15:85,水胶比为0.28时,复合基材的90 d强度可达41.5 MPa。复合系与钙系钢渣型基材的率值高度一致,可为不同初始成分的钢渣基材的标准化制备提供参考。采用XRD,SEM,MIP等多种微观测试技术探讨钢渣基材强度形成机理,发现钢渣基材水化产物为C-H,C-(A)-S-H和C-A-H等,其中网状C-S-H最为发育,各部分紧密联结,大孔隙减少,使得钢渣复合基材强度保持稳定增长。将钢渣基材用于软土加固中,当钢渣基材掺量为20%时,固化软土28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2 MPa。固化土强度与似水灰比R成反比,给出了可用于预测钢渣基材固化土强度预测的经验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7.
为完善拥堵交通流仿真中拥堵产生与消散的自发性,研究不同驾驶人群体的换道策略对拥堵产生与消散的影响,通过参考智能驾驶人模型(IDM)建立智能体,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3车道交通环境,对交通流仿真方法进行改进,使其可以更加真实地表现出现实环境中拥堵的产生和消散.通过仿真实验,产生不断演化的交通流,得到一系列的仿真数据.利用仿真数据,采用重复博弈的理论分析驾驶员群体的策略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仿真及推理结果表明,在不发生事故的前提下,驾驶人群体采取占优的换道策略最多可以提高所有车辆7%的平均车速;理性的驾驶员换道策略的调整的最终结果会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推动我国连续下降运行(CDO)的实施,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连续下降运行间隔分析方法.基于飞行管理计算机优化航空器四维轨迹的原理,设计了连续下降运行的垂直剖面生成模型,提出了基于反向积分策略与四阶龙格库塔方法的垂直剖面计算方法.考虑风、航空器速度、质量的不确定性对航空器轨迹的影响,利用蒙特卡洛模拟仿真策略,实现管制移交间隔的分析与评估.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ATAGA方向进场航班为例实施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无管制员与飞行员进行干预的情况下,以现行30km管制移交间隔实施连续下降运行,满足运行安全的要求.起始近进定位点处航空器间隔服从均值为15.1km,方差为1.12的正态分布;间隔大于12公里的概率为99.78%.仿真结果验证了现行管制移交间隔下的连续下降运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9.
机坪安全灰色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前者为G1法,后者为均方差法.用灰色聚类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机场机坪安全风险双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模型的一级指标包括民航机场机坪设施设备安全状况、空防保障系统安全状况、机坪作业人员管理状况、机坪车辆管理状况、机坪现场指挥协调状况和机坪安全综合管理系统状况.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价民航机场机坪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10.
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建立了具有轮对安装形位偏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临界速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根据轮对安装偏转角的大小将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稳定区,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且不易发生轮对偏磨;在欠稳定区,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且容易发生踏面偏磨;在亚稳定区,虽然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但容易发生轮缘偏磨.因此,为了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和减轻车轮的磨耗,应尽量减小轮对安装形位偏差,使车辆经常运行于易稳定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