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113篇
综合类   120篇
水路运输   117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主桥采用主跨436 m的结合梁斜拉桥,桥面宽度36.2 m,主梁采用双工字形截面结合梁,斜拉索和主梁的锚固采用拉板式锚固形式.介绍该桥主桥总体设计、主塔与基础设计、主梁设计、过渡孔混凝土T梁设计及斜拉索设计.  相似文献   
82.
采用多编组模式行车方案的线路,因线路上有不同编组的列车混行,列车发生故障后的救援处置不能完全沿用单编组模式下的处置原则及具体流程。研究了单编组模式和多编组模式下列车救援组织的差异,分析了多编组模式对列车救援方案编制的影响。以总救援时间和线路运能损失的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多编组模式下列车救援方案的编制模型。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案例,对多编组模式下的列车救援组织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了适用于多编组模式下列车故障救援组织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83.
综述了无伸缩缝桥梁(简称“无缝桥”)技术发展,介绍了无缝桥优点、应用和研究热点,分析了无缝桥纵桥向受力特点、桩-土相互作用、台后土压力与抗震性能,指出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无缝桥技术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已开展了大量的实桥监测和其他研究;在纵桥向受力方面,温度变形是其主因,现有规范中所给出的平均温差与实桥监测结果相差较大,应研究精度更高的计算方法;桩-土相互作用是整体桥受力的特点与研究的难点,在计算土抗力时,m法应限于小位移的无缝桥,位移较大时宜采用p-y曲线法;桥台桩基受力复杂,H型钢桩存在屈服、疲劳、屈曲的破坏可能,混凝土桩则易出现开裂病害;无缝桥温升时台后土压力增大,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它随水平变形量和往复变形次数增大而增大的机理、量值和分布未达成共识,有待今后深入、系统的研究;纵桥向受力分析应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土相互作用和节点非线性性能;钢主梁受压稳定性和混凝土主梁抗裂性能是研究与设计的关键;引板是无缝桥的病害易发构件,面板式引板应减小板底摩阻力,避免开裂和末端沉降,而斜埋入式引板应控制其末端之上接线路面的隆起和下陷;许多无缝桥新技术已被提...  相似文献   
84.
以H型钢-RC阶梯桩模型试验为背景,进行了2根H型钢-RC阶梯桩(HS-RC-0.25、HS-RC-0.50)及1根H型钢桩(HS)的低周往复荷载拟静力试验;在桩顶施加水平位移荷载,埋设应变片与土压力计,采用特殊设计的桩身水平变位测试方法,得到了H型钢-RC阶梯桩桩身破坏特点、沿桩深方向的桩身水平位移与应变、骨架曲线和滞回性能曲线;利用OpenSEES对比分析了桩顶自由与固定条件下阶梯桩桩顶水平变位能力,得到了阶梯桩水平承载力折减系数与转化系数,对比了利用折减系数得到的模型桩水平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试验结果表明:H型钢桩的桩顶弹性变形为2~25 mm,其水平变形能力强,承载能力好,加载全过程滞回环饱满,耗能效果好;刚度比对阶梯桩的破坏模式无显著影响,阶梯桩的上段钢桩均无明显的屈曲破坏,变截面处混凝土严重剥落且破坏位置相同;随刚度比增大,阶梯桩-土体系屈服位移及屈服荷载均提高,HS-RC-0.25较HS-RC-0.50桩顶屈服位移减小了29.15%,桩身应变突变减小;阶梯桩的滞回环在加载初期因为滑移表现为捏拢状,而在加载后期过渡为饱满的梭形,耗能效果良好,HS-RC-0.50加载全过程...  相似文献   
85.
为适应绞吸挖泥船超长排距时的施工需要,在6500m3/h绞吸挖泥船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的基础上,保证叶轮外形尺寸不变、叶轮流道通过能力不下降的情况下,分别对叶轮轴面和轴面流线进行水力设计,设计叶轮为四叶片扭曲叶片,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叶片包角进行优化计算,确定叶片包角为138°。通过模型泵试验,对比测试与模拟计算结果,验证叶轮的水力性能。通过对比四叶片与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的性能参数,预测两者在不同土质、不同排距下的生产率与能耗情况。结果表明,四叶片泥泵扬程比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提高了18 m以上,最高效率达到86%,且通过球径均为425 mm;土质为0.2 mm细砂时,研发泥泵的生产率提高了9%以上,排距提高了14%以上,耗功最小值降低了约3.5%。  相似文献   
86.
李欣  王怡  周熲  庄士超 《船舶工程》2021,43(7):83-86,165
为解决大型远洋双燃料散货船航行过程中,船上液化天然气(LNG)燃料舱中产生的多余BOG引起的安全性问题,重点分析比较几种BOG处理方式的技术特点、建造和运行成本及技术可行性.通过比选,为双燃料船舶的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和船舶所有人对BOG管理方案的选择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7.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材料的透水能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大量室内渗透试验,对影响材料渗透系数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由此提出估计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可为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材料的组成设计提供有铲的指导。  相似文献   
88.
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表征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阐述了循环变动对汽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的不利影响 ,进而研究其影响因素。用实测的汽油机相继若干循环的示功图 ,对用缸内压力参数表征循环变动的适应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9.
测速定位传感器、融合算法和融合结构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组合测速定位性能的三个要素。就融合结构对列车组合测速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系列仿真分析和比较,证明了集中融合结构在精度方面优于级联融合结构,并针对级联融合结构提出一种能够改善其精度的av-l分离的信息分配系数确定法。  相似文献   
90.
随着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迅速增长,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通过对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预测,交通流量的分析,航道双向通航理论的研究,对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进行评估。认为虾峙门航道能满足双向航路的要求,2010年前应开通虾峙门双向航路或开通条帚门航道,以保持宁波-舟山港航道与港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