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1篇
  免费   214篇
公路运输   1137篇
综合类   1081篇
水路运输   1010篇
铁路运输   727篇
综合运输   12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 评价"SrHPO4/Ca4(PO4)2O/CaHPO4"系掺锶磷灰石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掺锶量的关系.方法 通过急性全身毒性、热原性、溶血性、体外细胞毒性以及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与表达等实验,检测材料的性能及生物降解潜能.结果 "SrHPO4/Ca4(PO4)2O/CaHPO4"系掺锶磷灰石骨水泥的急性全身毒性、热原性、溶血性、体外细胞毒性均为合格.Sr-CPC的热原性、溶血性以及碱性磷酸酶值与掺锶量呈非线性关系.结论 含锶磷酸钙骨水泥体外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是安全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2.
城市混合交通控制设计理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特有的混合交通特性,在分析城市路网特征和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了混合交通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混合交通流理论,建立了城市交通控制的方法体系,包括匝道控制、单点控制、干线协调控制、区域协调控制以及公交优先控制。运用此设计理念与方法开发出的混合交通控制系统(HiCON),在北京、青岛、福州三地的应用表明:车辆平均延误减少10%~20%,平均行程时间降低5%-10%。  相似文献   
83.
中美城市交通模型现况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国安  金霞  杨菲  邹熙 《城市交通》2008,6(2):77-82
交通需求模型预测未来一个区域内对交通系统的需求.这些模型是辅助交通官员与专家对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和政策策略作出理性决定的重要工具.根据本刊2008年第1期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交通模型系统的示例介绍,对中国目前的交通模型研发、数据及应用进行总结,并比较了中美交通模型的差异.通过对现阶段中国交通模型建设和使用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已有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关交通模型及其相关的工作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84.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深大基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并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降水难度大.文章结合实践,重点阐述了本工程采用深井管井与轻型井点结合降水方案的设计,其中包括涌水量的计算、降水井数量的确定及降水井间距布设等参数研究,对今后同类工程的修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高峰时段列车运行的衔接协调对换乘站候车客流量的优化问题。首先分析了换乘站各站台候车客流的组成因素,确定出各运行方向的换乘站台内客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以时段内换乘站候车客流量的最大值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模型以站台最大可容纳候车人数为约束条件,以各方向列车在换乘站的到达时刻为调整对象,实现了高峰时段换乘站内聚集客流的优化。最后,针对验证案例,设计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出了协调较优解,并给出与较劣解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换乘站内的候车客流人数,可为网络化的优化协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文章基于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在导论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方面的一些改进措施,对培养高素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孙斌  胡志强  王晋 《船舶工程》2015,37(1):45-49
针对双层底油轮搁浅于台型礁石的事故场景,通过对船底构件结构损伤机理的分析,提出一套结合船底结构损伤程度推算方法和Smith方法,评估损伤后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解析计算预报方法。研究中应用数值仿真技术,模拟了船舶搁浅过程中的结构损伤及搁浅后船体极限承载过程,并与解析预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对搁浅损伤后船舶剩余强度的解析预报方法准确性较好,对船舶双层底耐撞性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在SPS复合钢板的设计中获取不同的失效模式。以减重为目标,应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SPS复合钢板进行等效船用钢板的优化设计,同时对SPS复合钢板进行多目标优化,应用层次分析法定各目标的权重。在这两种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对船用钢板与SPS复合钢板进行了屈曲、弯曲对比数值分析,同时将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PS复合钢板重量能够减轻37%以上,刚度增加两倍多,但厚度增加70%。  相似文献   
89.
对于单相交流逆变系统,其直流侧电容电压存在固有的2倍于逆变器输出频率的脉动,本文基于基本电路原理对系统暂态过程中电气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系统直流侧电容电压脉动的机理,并建立了仿真模型,对系统直流侧电压脉动的相关典型工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
戎伟全  戴进  周俊 《水运工程》2015,(11):94-97
介绍宁波光明通用泊住升级改造工程工艺系统改造的思路和方案。在不影响现有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和更新装卸设备,使泊位等级和装卸设备配置与实际到港船型匹配,工艺流程更加合理。改造后码头通过能力显著提高,码头卸船能力与堆场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