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8篇
  免费   267篇
公路运输   4435篇
综合类   4070篇
水路运输   4001篇
铁路运输   3291篇
综合运输   4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975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1193篇
  2009年   1380篇
  2008年   1265篇
  2007年   1712篇
  2006年   1491篇
  2005年   1001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 algorithm, the linked-list search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the variable smoothing length and square support domain wa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and guarantee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high velocity fragment impact on a broadside liquid cabin was programmed for simula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ose of the general software ANSYS AUTODYN, 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numerical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uter plate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cabin, the width of the liquid cabin, and incident angle of the frag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se parameters on protective mechanisms was analyz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protective design of a broadside liquid cab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outer plate thickness is not obvious; therefore,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can be adopted in the design of the outer plate. The width of the liquid cabi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sidual velocity of the fragment and the width of the liquid cabin should be designed to be as wide as possible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other requirements. There is a certain incident angle in which the velocity attenuation of the fragment is most obvious, and the high-pressure zone near the inner plate is asymmetric. The inner plate of liquid cabi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ccording to the hull form, principal dimensions, and vulnerable points.  相似文献   
992.
在组合式推进器相同水动力性能的设计前提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不同设计方案流噪声水平进行了计算。宽带噪声采用Proudman声功率模型及Lilley提出的AALS模型计算,线谱噪声采用径向脉动力幅值衡量,比较了不同方案不同几何参数下的噪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主要几何参数与噪声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进行组合式推进器声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模拟电力系统的模拟研究中,柴油机及其调速系统直接影响系统机电暂态过程的准确性,对于判别系统受到大扰动后的暂态稳定和受到小扰动后的静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电站柴油发电机组的运动方程出发,在柴油机及其调速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字仿真计算机实时计算模拟转矩指令,用以控制一套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从而实现电站柴油发电机组中柴油机及其调速器与系统转动惯量的数模混合模拟。实验表明,该模拟系统通用性强,响应速度快,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弹性安装条件下多机脚设备总激励力估算繁琐的问题,提出一种设备等效激励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弹性安装的多机脚设备等效为只有一个机脚支撑的设备,将原有的多个隔振器简化为一个具有有效总阻抗的隔振器,利用原机脚隔振器上下端的响应与隔振器的有效总阻抗估算出的激励力,即可等效为该设备的总激励力。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利用该方法对某船用设备振动激励力进行估算。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在临界频率以内,可以忽略隔振器之间的耦合,估算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小于5 dB,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边界元软件Sysnoise对加肋圆柱壳建造中可能产生的椭圆度、轴线倾斜、舱壁倾斜偏移的多种误差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尺寸误差模型的系统声辐射特性。结果表明,声功率随着几何偏差尺寸增大而增大,但在所确定的加工工艺允许的要求范围内,这些偏差对声辐射影响很小,其中椭圆度对结构声学性能的影响较其他两种结构误差稍大。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目前舰船存在多种异构数据源但尚无统一数据通信机制和标准的现状,对OPC技术在舰船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研究,以实现各分系统设备之间灵活便捷的信息共享。介绍OPC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IPMS基本框架,通过分析对比传统OPC通信方案和KepWare OPC通信方案,提出IPMS中的KepWare OPC方案,很好地实现各信息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997.
从舰船结构强度分析领域的实际工程需要出发,指出舰船结构性能快速评估的作用与意义,结合多种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软件,探讨基于数值仿真的舰船结构性能快速评估方法,同时搭建初步的快速评估系统框架.舰船结构碰撞损伤实例分析表明,该快速评估系统可以同步快速分析各种碰撞损伤以及对应损伤状态下的结构剩余强度,体现出基于结构性能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998.
圆柱壳大开孔补强的应力集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潜艇耐压壳体上大开孔补强处的应力集中现象,结合工程实际问题,采用规范和有限元法对潜艇耐压壳体上大开孔不同补强形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求出了应力集中系数。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当围壁加强时,最大周向应力处的弯曲应力不容忽视。结果说明,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大开孔补强结构设计是合理、有效的,是对规范计算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999.
针对非线性离散时滞模糊系统,研究其不完全测量情形下的H∞滤波问题.假设非线性项满足扇形条件,并利用服从Bernoulli分布的随机变量来描述不完全测量.目的是设计H∞滤波器,使得滤波误差系统均方指数稳定且满足给定的干扰抑制水平.首先,基于模糊Lyapunov泛函得到了滤波误差系统均方指数稳定的时滞依赖充分条件.然后,给...  相似文献   
1000.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纳米流体研究的逐步深入,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强化传热介质,呈现出了与传统流体迥然不同传热性能.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性、强化换热性能等方面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给出了在不同传热方式下影响其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针对纳米流体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