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1篇
  免费   89篇
公路运输   1415篇
综合类   1365篇
水路运输   1159篇
铁路运输   1064篇
综合运输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Fixed-rail metro (or ‘subway’) infrastructure is generally unable to provide access to all parts of the city grid. Consequently, feeder bus lines are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urban mass transit systems. While passengers prefer a seamless transfer between these two distinct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each service’s operations are subject to a different set of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metro-bus transfer delay. Previous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ransfer delay were limi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tools to measure the time and cost associated with passengers’ transfer experience.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smart card system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automatically collects passenger trip data, to understand transfer delay.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smart card data to derive a reproducible methodology that isolates high priority transfer points between the metro system and its feeder-bus systems. The paper outlines a methodology to identify transfer transactions in the smart card dataset, estimate bus headways without the aid of geographic location information, estimate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total transfer time (walking time, waiting time, and delay time), and isolate high-priority transfer pairs. The paper uses smart card data from Nanjing, China as a case study. The results isolate eight high priority metro-bus transfer pairs in the Nanjing metro system and finally, offers several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transfer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62.
舰载直升机的起降安全涉及到舰机两方面,且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首先对舰载直升机起降安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梳理了其关键影响因素舰船空气流场中各特性参数对直升机操作性能的影响。然后介绍了用于舰船空气流场测量的三种典型方法,对舰船空气流场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可为机舰动态配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锌氧化银一次电池注液激活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在三种不同特性的点火器匹配注液激活系统条件下,模拟计算各个阀门能否正常开启、开启时间以及开启的顺序。分析计算得出各个阀门开启的时间,能够很好的指导注液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64.
赵鼎鼎  刘山尖  陈荣  孙伟星 《船舶工程》2017,39(S1):147-150
设计了离线振动采集仪的硬件系统,通过对传感器电源模块的进行了节电控制设计,优化振动信号的采集策略和采集节奏,提出了振动信号数据处理和存储方法,实现了无人关注下自主对船舶机电设备振动信号连续近百天的采集任务。应用结果显示,采集仪系统结果准确可靠,实现了全工况的实船振动数据的采集设备。  相似文献   
165.
针对仅使用槽道推进器提供横向推力的动力定位船舶路径跟踪控制问题,建立慢变环境干扰影响下的非线性船舶数学模型,设计带有自适应干扰补偿的反步控制算法来消除环境干扰的影响。引入平行目标接近(CB)导引算法为跟踪控制生成期望速度矢量信号,通过与所提出的自适应反步控制算法相结合,得到不受船舶驱动特性限制的全速度范围动力定位船舶导引跟踪控制算法,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系统跟踪误差渐进收敛到零。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导引算法参数可以调节船舶跟踪过程表现,并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66.
李新国  王安华  卢昭 《水运工程》2017,(10):130-134
针对在拉美和非洲地区部分码头建设中,存在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常规打桩船作业和预制构件安装困难的问题,基于一般桩基码头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优化,采用桩顶施工行走平台方法施工,利用桩基自身作为支撑结构,大量采用叠合式上部结构,实现将海上施工转化为陆上施工的创新,形成整体推进式桩基码头结构,规避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对强震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7.
研究了单相桥式全控和不控两种整流电路,首先分析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反电动势电路的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单相桥式不控整流电路带电容滤波的工作原理,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对两种电路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两种整流电路的负载电压都不会出现为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8.
基于自适应观测控制器设计了三相交流感应电机调速系统,该控制器在未知电机转子电阻和负载及不需要测量磁链情况下,可同时且不受限制地单独控制电机转速(转矩)和磁链.控制器只测量转速、电压和电流信号自适应估计磁链和未知参数.用该控制方法设计了两相坐标轴磁场定向电机模型,系统不存在非线性,因此适合离散化和DSP系统的数字实现.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观察。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CRP含量;应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21彩色电脑声像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含量、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吸烟指数、颈动脉IMT及斑块数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s)无血清培养基中 ,加入α 干扰素 (IFN α) ,以探讨IFN α对CML DCs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分泌IL 10、IL 12P70的影响。方法 在诱导CML DCs的培养基中 ,除加入SCF、GM CSF、TNF α及IL 4外 ,还加入不同浓度IFN α。培养 10~ 14d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 ;G显带法显示Ph1染色体 ;噻唑蓝 (MTT)法检测CML DCs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状况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 10及IL 12P70含量。结果 IFN α(30 0U·mL-1)组较无IFN α组 ,CML DCs的CD4 0、CD83、CD86及MHC I类抗原的表达均升高一倍 ;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中OD值增加一倍 ;Ph1染色体阳性比例、IL 10及IL 12P70浓度均减低。结论 IFN α能够部分纠正CML DCs免疫表型及功能缺陷 ,同其解除了CML血清中IL 10对CML DCs分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