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271篇
综合类   138篇
水路运输   163篇
铁路运输   123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选用黄河砂子、南疆盐渍土作为桩底土进行桩土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应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对不同压实状态下桩底土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进行拟合,建立桩顶反射速度波幅与入射速度波幅比随时间、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变化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土越密实,桩底刚度系数就越大,实测桩顶速度波时程曲线就越往下倾斜;桩底土层的分层层数和分层厚度对反射波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32.
边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实时监测是确保重要公路边坡稳定和安全运营的关键技术,是公路工程界的难点技术之一。针对衡炎高速公路三标某边坡工程的破坏模式和滑坡诱因,设计了边坡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TDR、测斜仪等监测手段,以数据采集仪、GSM和PCTDR等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监测过程实现全自动化,采集数据精确连续,并得到人工监测数据的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533.
在轴系试验台上,进行采用不同硬度橡胶轴承材料对轴系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橡胶轴承材料的不同硬度,对轴系振动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硬度的橡胶轴承材料可以有效抑制轴系的振动.  相似文献   
534.
对船舶机械实施润滑油监测的必要性、应用现状和中国船级社的相关规则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在船舶机械中开展润滑油监测技术的程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5.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能够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最佳载体,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又驱动和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分析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文献,以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基于人工智能创新驱动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出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网联汽车4大系统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用中央处理器(CPU),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用关键零部件发展路径,旨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交通事故、城市道路拥堵、化石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问题,并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  相似文献   
536.
随着中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江跨海盾构隧道工程大量增加,而且工程规模(隧道的直径和长度等)和水压条件也在增加。现阶段,仍未明确定义高水压,但一般以0.5 MPa作为高水压的分界线。近期,中国在长江、黄河以及珠江等所建设的高铁、公路以及地铁等盾构隧道工程水压均超过了0.5 MPa,正在筹划建设的琼州海峡隧道等水压更大,将高达2.0 MPa,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国家决定针对超高水压(2.0 MPa)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问题展开“九七三”计划基础研究。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物理试验(室内、室外试验和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监控测量等多种手段,针对其中涉及的多元、多相和多场耦合物理本质,对高水压水土与结构静动相互作用机理、盾构掘进中的动静力学机理、隧道结构特性及防水特性动态演化机理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提出了高水压下考虑渗流条件下的水土荷载计算理论和深水盾构隧道地震分析方法,建立了“机-土”动态作用力学模型,提出了盾构姿态、刀具磨损、开挖面稳定和高压成膜及闭气控制方法,提出了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理论和高水压盾构隧道接缝长期防水安全与监控技术,最终形成超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控制理论体系。为确保超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提供设计理论依据,为实现大直径泥水盾构在超高水压等复杂条件下安全长距离施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37.
粉质黏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盾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粘附刀盘和地表沉降过大等问题。研究粉质黏土最大主应力差与含水率的关系,对减小刀盘粘附和控制地表沉降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对主应力差关系特征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样破坏特征为明显的鼓型破坏;粉质黏土对于含水率的变化非常敏感,2%含水率的变化都会使粉质黏土的强度发生明显改变;拟合出可用于估算一般低液限粉质黏土最大主应力差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38.
余彬彬  郑唐文 《船舶》2022,(6):81-86
长江上游航道弯、窄、浅、急,需要每年进行疏浚维护以保证船舶正常通过,但目前疏浚维护方式以硬臂式多功能抓斗挖泥船为主,配备辅助船舶进行作业。该作业模式需锚泊在岸上固定挖泥船,从而导致钢丝绳横穿航道,疏浚过程中阻碍其他船舶正常通航。该文通过对上游作业环境条件以及目前航道疏浚方式的研究,对比分析设计了一种适合长江上游航道环境条件下作业的自行走疏浚装置,并针对该装置提出了一套长江上游航道疏浚作业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评估,得出该自行走疏浚装置及方案能够解决疏浚作业过程中其他船舶的通航问题,同时有效提升了疏浚作业效率,可作为解决上游航道施工问题的新方法,为长江上游航道疏浚作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39.
铁路项目施工具有线状特点,工期影响因素较多,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紧密。基于工程专家访谈和作者工作经验,提出4个方面、29个具体影响因素,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刻画出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关系,并进行影响因素节点出度排序。在进一步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中,确立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施工单位的主责作用、施工现场的核心地位,需要各参与方一体化协同管理,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降低突发事件对铁路工程施工工期的延误。  相似文献   
540.
以某大功率柴油机缸套为对象,通过GT-Power和ANSYS仿真平台,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和缸套热负荷模型,利用硬度塞法验证其热负荷模型的正确性.适当调整进气提前角及滞后角、排气提前角及滞后角等配气相位角,计算分析配气相位对缸套热负荷的影响.利用田口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法,制定以不同配气相位角为影响因子的优化匹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