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哈尔滨铁路局三间房车站对轨道衡、超偏载检测设备严格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设备管、用、修制度;严把扣车关、复衡关、卸超关和卸超货物及不良车辆处理关,充分发挥设备的“卡控”作用,实现了设备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目标。  相似文献   
22.
为降低隧道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施工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公路和地面建筑物,以楚姚高速公路大坡隧道施工为例,对盖挖法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该工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完善防护措施和优化施工工艺工法,有效解决了浅埋偏压问题,减少了洞口开挖工程量,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保障了相近广姚公路的正常运营,大幅缩短了建设工期,可为西南地区山岭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确保高速公路隧道顺利安全掘进,不断克服隧道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段落施工难点,完善工艺工法,通过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地质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及施工拖延。结合楚姚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实例,对隧道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进行研究分析,对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实施进行综合阐述,为后续隧道工程建设中类似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4.
钢板局部失稳是典型的钢桥墩地震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在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需要考虑钢板局部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了研究钢桥墩结构的地震损伤特征并为建立合理的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提供依据,以矩形截面钢桥墩为对象,采用板壳有限元模型和修正双曲面滞回本构模型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双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讨论了加载路径对桥墩承载力、延性以及极限状态下局部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结构参数分析拟合了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通过全板壳单元模型和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的桥墩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钢桥墩在单方向上的承载能力和延性特性与荷载作用路径有关,沿正方形加载时结构的延性最小,沿斜方向加载时结构的承载力最小;荷载作用路径对钢桥墩极限状态下的损伤区域长度影响不明显;矩形截面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主要与截面宽度及横隔板间距有关,根据这2个参数建立的钢桥墩地震损伤域区域长度预测公式能够正确反映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发生局部失稳的范围。该公式可为钢桥墩地震损伤范围预测以及合理混合单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但预测结果偏于保守,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5.
据悉,北京市城市铁路获得日本政府141亿日元(合11亿元人民币)的对华特别日元贷款。这 笔日元贷款将主要用于购置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发动机等设备及专有技术。预计,2002年 上半年,城市铁路西线将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26.
以元双公路为例,在分析工程特点、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程措施和植物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措施实施后,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取得了生态修复的目标。此研究结果对于山区公路建设中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