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为手段,研究和探讨了低路堤CFG桩不同垫层结构形式的动力响应.在相同的CFG桩设计参数条件下,不同垫层刚度对路基面及地基面的动位移幅值、动应力分布扩散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比较研究后认为,从CFG桩复合地基的动力性能上考察,刚性垫层优于半刚性垫层,半刚性垫层又优于柔性垫层.  相似文献   
12.
京沪高速铁路路堤地段,地基处理采用了桩顶设置"桩帽+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的桩网复合地基与桩顶设置"碎石垫层+混凝土板"的桩筏复合地基两种CFG桩复合地基形式.对这两种复合地基的由来、桩土荷载调节原理、沉降计算方法以及我国的研究进展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铁路路基沉降评估中预测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建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是解决当前设计阶段沉降计算精度不足与无砟轨道线路毫米级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之间矛盾的必要途径。以《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给出的多种沉降预测方法为基础,结合新建铁路沉降评估的特点,对其中的多种沉降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回归分析法中收敛模型更适合新建铁路路基沉降评估,并提出了结合残差分析的可靠性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尾砂CFG桩在京沪高速铁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工矿业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一尾砂,代替CFG桩体材料中的河砂,通过组分设计与配合比优化,制备出工作性能满足远距离泵送要求、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尾砂桩体材料,并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中.工程实践表明,尾砂桩致密度高,可减少桩头截取量,节省材料成本;尾砂桩桩身完整性良好,能够到达Ⅰ类桩的要求;尾砂桩承载力与力学性能能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具有较大的富余系数.  相似文献   
15.
依托京沪高速铁路北段试验段--李窑试验段现场试验,对高速铁路深厚松软土层中不同CFG桩桩网复合地基和桩筏复合地基的沉降与荷载及时间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沉降与时间和荷载的关系呈现三阶段的发展规律,即路堤荷载填筑期间的沉降快速发展、填筑结束后的沉降发展和沉降稳定三阶段.该三阶段的平均沉降量分别为总沉降的60.4%、34.4%和5.2%,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1.22 mm/d、0.19 mm/d和0.007 mm/d.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填筑路堤静置期可取3个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质量检查及监理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得到及时控制和改正,将会对CFG桩复合地基及路基填筑质量带来隐患。在此,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为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刚性桩复合地基主要受力区与潜在工后变形土体在深度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刚性桩跨越中浅部潜在工后变形土体,使加固区跟随深部土体变形,是刚性桩复合地基控制工后变形的两个关键。刚性桩跨越中浅部潜在变形土体后,工后沉降变形将主要来源于下卧层。此时,加固区跟随下卧层变形成为深部变形向上传递的主要特征。建立桩间土单元模型,分析桩顶结构及桩间距、桩径等参数对刚性桩跨越中浅部工后变形土体的调节机制,指出桩底选择良好的承载地层,并且穿过潜在工后变形土体足够的长度是跨越中浅部潜在变形土体的重要保证;建立深部变形向上传递时,加固区桩、土相互作用及其变形效应的简化分析模型,阐述加固区跟随下卧层变形的力学机制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