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3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在建北京地下联络线列车运营对既有地铁结构的振动影响,根据相关的振动控制限值对全线既有地铁结构的安全性进行预测评估.以车轨耦合方法模拟列车移动荷载,采用弹簧一阻尼吸收边界模型以减弱动力边界反射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联络线列车运营对既有地铁结构4个区段有一定程度或明显地振动影响,需在这些区段采取减振量为8~12 dB较高的减振措施,减振长度为在既有地铁结构对应的地下联络线长度基础上,两端各增加一段缓冲长度,列车进入端缓冲长度取200 m,列车离开端缓冲长度取100 m.  相似文献   
72.
区间地铁列车振动的地面响应测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地铁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的规律,选择在北京地铁东单一建国门区间,采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和24位动态信号采集记录系统,测试正常运营的地铁及地面交通造成的地面垂向振动加速度。采用汉宁窗和线性平均技术,将95次测试记录共354个时程信号转换为频域内的1/3倍频程频谱;按照地铁的车型进行平均化处理,得到地铁G型车和S型车的1/3倍频程谱均值。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地铁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规律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和背景振动。地面振动存在1个“交汇频率”,在小于“交汇频率”的范围内,地铁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主要受背景振动制约,而距离的影响很微弱;在大于“交汇频率”的范围内,地铁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主要受距离的影响,但背景振动的作用仅次于距离。地铁与地面车辆引起的地面振动的叠加,使在1~30Hz频率段内的地面振动响应增大。  相似文献   
73.
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沉管地基整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高速列车在通过沉管隧道时,对沉管地基的影响,分析评价沉管地基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利用车轨动力相互作用模型,重新研究确定高速列车在不同速度下作用于沉管隧道整体道床上的动荷载;对沉管隧道的三个典型断面,计算高速列车动载作用下地基的最大剪应力分布;最后确定了沉管地基3种等效振次的抗液化剪应力。结果表明长江沉管隧道地基有足够的能力抵抗列车的周期性荷载。  相似文献   
74.
移动荷载作用下周期支承Timoshenko梁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荷载作用下周期支承Timoshenko梁的具体结构,将其任一梁单元分解为一个支撑单元和两个非支撑单元。在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周期解析解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矩阵法,应用Laplace变换等理论,推导周期支承Timoshenko梁的传递矩阵。将激振点的状态变量乘以一系列梁单元的传递矩阵,推得拾振点的传递函数,进而给出移动荷载作用下周期支承Timoshenko梁上任一点的动力响应解。  相似文献   
75.
三维交叠隧道列车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宣武门地段交叉穿行地铁2号线及4号线宣武门车站,以此复杂的空间三线交叠隧道为背景,对列车振动荷载下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通过荷载数定法和解析公式法,分别计算既有地铁列车和直径线铁路列车的振动荷载曲线,并作为激励源作用于所建立的宣武门地段的动力有限元模型上,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有效地选取拾振点和振动参量,对其动力响应的特点及振动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下直径线宣武门地段的开通运营会增加邻近地铁结构的振动响应和附加动应力,对结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有一定影响;地面点产生的振动速度较小,不会对地面结构造成损坏;地面点的垂向振级超过规范标准;考虑此地段振源复杂、结构重要,建议采取较高减振措施,不需特殊减振;动力响应随着离开振源的距离不同而呈有规律的变化,且在离开振源水平向一定距离内存在振动放大区.  相似文献   
76.
一种新型支撑形式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有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支撑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支撑形式。采用数值模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该种支撑形式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等浮置板板长的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支撑形式,可以获得更低的1阶自振频率,但不改变高阶自振频率和振型;(2)浮置板板长的增加,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前3阶自振频率影响不大,丰富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高阶(弯曲)振型。本文提出的支撑形式,有利于提高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能力。  相似文献   
77.
以西安地铁2、6号线交叉通过钟楼案例为背景,提出通过数值计算与现场测试相结合进行复杂交通环境下古建筑微振动响应的预测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通过现场测试获得路面交通振动响应及结构动力放大系数,充分利用地铁2号线已开通运行、地铁6号线尚未开工建设这一有利条件,对现况交通振动进行详细测试;同时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振源输入-地表响应输出”两位校准法,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随后利用上述模型及预测方法,研究比较3种不同线路方案、5种列车运行工况下列车振动对钟楼振动的响应。研究结果从控制钟楼振动角度为地铁6号线建设的线路优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可用于其他同类复杂交通环境下木结构振动响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78.
既有的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预测方法,采用振动响应传递比描述室内外两点之间的振动变换,实现在不同频段上定量预测轨道交通振动对建筑物内人和精密仪器的影响。为将该方法用于预测建筑结构的振动响应,需要将1/3倍频程指标转化为速度峰值指标。指标转换方法是: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将1/3倍频程频域内的速度有效值转化为时域内的速度有效值;采用峰值因数将速度有效值转化为速度峰值,并建议在预测对普通建筑物、重点文物建筑的影响时峰值因数分别取4和5,在现场实测峰值因数样本大于9时,给出的指标转换方法不再适用。分析指标转换时的误差水平和使用条件可知,采用的指标转换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导洞暗挖施工的群洞效应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拟定的施工方案,从地表竖向变形、管线竖向变形、地层沉降竖向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先施工上导洞方案与先施工下导洞方案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施工上导洞方案更为合理,并根据研究结果对采用先施工上导洞方案时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北京地铁钢轨波磨测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问题,对地铁5号线各种轨道结构形式进行钢轨振动加速度测试,对地铁4、5号线全线进行车厢内噪声测试,在地铁5号线选择4种扣件形式进行钢轨模态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剪切型减振器扣件,在300Hz左右轮轨的共振效应,是该扣件区段产生钢轨波磨的主要原因;钢轨波磨引起的轮轨接触面不平顺,是产生车内异常噪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