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袁岗  刘高  王浩 《水上消防》2023,(1):59-61
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事故的处置给消防队伍带来严峻考验,为进一步提升油罐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外浮顶原油储罐的火灾特点、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灭火处置对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外浮顶原油储罐应急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32.
考虑主缆振动的悬索桥三维颤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悬索桥颤振分析中通常忽略作用在主缆上的自激力。在系统颤振运动方程中同时纳入作用在主梁与主缆上自激力的贡献,研究主缆振动对总索桥颤振稳定性的影响。以某悬索桥设计方案为工程背景,对该桥主梁架设阶段和成桥状态分别进行了三维颤振分析。与传统仅考虑作用在主梁上自激力的颤振分析结果相比,考虑主缆振动后计算所得系统颤振临界风速将会提高,且对主梁早期架设阶段影响较大,对后期架设阶段以及成桥状态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斜拉板桥的动力特性。首先,以某斜拉桥桥方案为例,建立了全桥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桥墩横向刚度对结构横向自振特性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4.
基于高烈度区的某大跨度连续梁桥(89m+170m+89m),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分析。全桥均采用三维梁单元建立空间模型,对于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的滞回耗能特性和自恢复功能,活动支座的摩擦耗能以及固定销剪断后的效应进行了模拟,同时模拟了阻尼器的阻尼耗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及桥台处纵向阻尼器后,结构的反应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确保了高烈度区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35.
大跨度悬索桥颤振分析的能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对悬索桥进行颤振分析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结构与气流作为一个系统,从能量平稳铁角度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将模态广义坐标位移和速度作为状态向量,首先组集系统在自激力作用下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应用精细时程积分求解状态向量的时程响应,在此基础上计算系统及各阶模态的等效阻尼比,并由系统的等效阻尼判断系统在不同风速下的稳定性;以跨度为888m的虎门悬索桥为算例,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6.
文章根据2018版C-NCAP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鞭打试验")相关规程,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某整车项目主驾座椅的仿真模型。基于初版分析结果,运用DOE(试验设计)技术,通过调整座椅的相关设计参数,快速确定座椅结构优化方向,以达到客户鞭打试验4.5分需求。  相似文献   
37.
王昆鹏  侯斌  郭薇薇  刘高  张田 《公路》2024,(1):169-176
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种典型制式,具有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地形适应性强等优点。车辆通过窄轨距轮对骑跨在单根轨道梁上的走行方式,使其易受轨道结构振动影响,因此,横风作用下大跨度桥上的车辆运营性能很值得关注。建立了风-跨座式单轨车辆-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以某海外工程的跨座式公轨两用斜拉桥方案为对象,基于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车-桥系统的气动参数,并通过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评估了横风作用下桥上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的运营性能。研究表明:在桥梁风致振动激励下,当跨座单轨车辆通过桥梁主跨时,各项指标均显著增大,车体竖向加速度及稳定轮的响应增幅最为明显;在瞬时风速35 m/s横风作用下,桥上跨座式单轨车辆走行轮的轮重减载率均在0.8限值以内,能够满足行车要求。  相似文献   
38.
桩基逆作法在桥梁深水基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研究中提出的沉箱与钢管桩逆作法复合基础型式,对桩基逆作法在桥梁深水基础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介绍.论述了该方法的简化设计分析理论、适用范围、施工可行性以及预期效果等内容.简化计箅表明桩基逆作法在水深较深、软弱土层厚、土层渗透性较好、表层土强度相对较高的桥梁基础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方法考虑了桩土共同作用,并使部分沉降发生在施工阶段,具有工后沉降可控、造价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9.
波浪力作用下人工岛岛桥间易出现波能集中和雍水等情况,为了解该区域的力学性能及波浪特性,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桥结合部为背景,开展缩尺比为1∶40的岛桥结合部受波浪力作用试验。分析岛桥结合部所受波浪力及波浪特性参数,结合规范公式对波浪特性参数的调整系数进行推导,并对桥梁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桥结合部最大顶托力、侧向力分别为4 126.66 kN、96.54 kN,最大压强为123.72 kPa,与设计值对比,结合部越浪量、波峰面高程、波浪力、最大压强调整系数取值范围分别为1.84~1.95、1.14~1.65、1.64~2.91、1.27~1.42;若采取整体抬高桥梁结构0.5 m的结构优化方案,半封闭区域水动力条件改善明显,越浪量和波浪力均能减少50%以上,建议条件允许时采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40.
余军  陈南西  刘高  马如进 《公路》2023,(6):74-82
对于超大跨度悬索桥,其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很低,对风作用非常敏感,因此,风荷载是超大跨度悬索桥设计的控制荷载之一。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优化极值风速概率模型,为确保张靖皋长江大桥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需对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常态风速进行深入探索。首先选取了桥址周边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无锡站、泰州站、昆山站)的长年风速,根据三角网线性插值重建了张靖皋长江大桥桥址处的长年常态风速序列。其次对2014年苏通大桥与邻近气象站的同步观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线性换算关系,从而构建苏通大桥长年常态风速序列。最后根据张靖皋长江大桥桥址处的常态风速与苏通大桥桥位处的常态风速序列,建立两桥位之间的风速模型换算关系,得到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常态风速概率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