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153篇
综合类   64篇
水路运输   70篇
铁路运输   37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31.
132.
本文分析了闭环结构的电流型逆变器变频调速系统的工作特性,着重讨论了电压,电流双闭环V/f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其合理性,并阐明了本次研制的50kVA变频调速系统双闭环电流、电压调节器的设计及系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3.
研究目的:对交通公平性的衡量角度加以区分并分别建立相应的量化评价模型.研究结论:从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代际之间4种衡量角度出发,探讨了交通公平性问题的理论本质和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于描述上述公平性问题,其中包括基于外部成本最小化的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公平性评价模型、基于Wilson熵分布假设的不同群体效益归属公平性的评价模型、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为基本参数的地区公平性评价模型,以及考虑生活质量变化和偏好比率的代际公平性判别模型.4种衡量角度区分使交通公平性分析得到细化并更加全面,数学模型的建立使量化评价交通公平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4.
135.
以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北京西路站至三桥站区间隧道施工为例,针对传统的型钢拱架独立成环支护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型钢拱架协同支护方案——以环向型钢拱架支护为主,以纵向型钢拱架支护为辅。对2种方案的受力进行了分析,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每一施工步环向型钢拱架的轴力、围岩临空面最大位移、初期支护混凝土内力。结果表明,协同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整体上优于独立成环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36.
结合筑路材料地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发,分析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环境的选型原则、网络环境的构建,在原有单机筑路材料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采取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措施,给出了筑路材料地理信息网络查询模块设计方法,实现了公路部让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该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研发有 地公路系统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事务处理,开发可靠且实用的筑路材料网络应用系统对高等级公路筑路材料地理信息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在公路建设中使用全站仪配合fx-4500PA计算器应测距离程序,检查复核公路设计部门提供的导线控制点坐标,效果较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8.
用颈1-2侧方穿刺脊髓造影术对36例颈椎病作术前检查,除3例穿刺失败外,余均显影良好。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18例,颈椎管狭窄症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6例,无1例发生脊髓损伤及椎管内血肿等较严重并发症。本文介绍造影方法,并就提高造形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9.
分治法是一种常用的问题求解方法,可以简化问题规模,降低计算复杂度。飞行管理问题实质上属于搜索问题,利用常规方法解决时间耗费大,而利用分治法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0.
为实现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提高道路修筑质量,对废旧沥青路面材料作为道路基层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提出了原材料技术要求,参照半刚性基层路面设计方法,进行了水泥稳定再生基层混合料设计,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满足一定技术要求才能用于水泥稳定再生基层;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混合料设计;设计的水泥稳定再生基层可应用于道路修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