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1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吴楠 《汽车杂志》2005,(2):190-190
今年我考进了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但现在还没有开始学习专业课,在此有几个问题请教:1、悍马为什么没有参加达喀尔拉力赛,它不是专为这沙漠地况设计吗?是因为拉力赛有规定吗?:  相似文献   
42.
通用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的通用信号处理系统是鉴于声呐、雷达等领域信号处理的共性,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砬用系统,易于扩展。  相似文献   
43.
10月28日,五年一届的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盛霖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报告。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科技强交战略,围绕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的共性和核心技术,更新理念、攻克难题,  相似文献   
44.
吴楠 《中国水运》2007,7(12):198-200
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的对比分析,更清晰的认识到国内商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和问题.运用SWOT模型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具体、全面地的分析,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要抓住WT0开放的机遇,规避风险,排除威胁,发掘自身优势,并消除劣势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5.
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密度大、成本低、施工操作效率高,用此法来查明铁路沿线岩溶分布特征,不失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通过运用高密度电法对某铁路线改扩建岩溶路基进行勘测,并与钻孔地质断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勘测结果与钻探资料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6.
提出一种城市错位路口递阶设计方法,即错位路口信号控制方式设计及协同渠化设计,并就设计思路及适用范围进行阐释。结合保山市隆阳区的实际交通参数,对其错位路口进行协同渠化设计,且设计与之匹配的信号控制方案,通过TransModeler仿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比选,得到路口延误较小的时空一体化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错位路口递阶设计方法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吴楠  陈炯 《中国舰船研究》2012,(5):103-106,118
舰船目标作为海上运行的武器平台,其电磁散射的最本质特征体现为目标与海面环境一体化的复合散射。在舰船目标雷达波隐身性设计中,需要开展模拟RCS试验来验证方案可行性。针对舰船所处海面环境的特点,采用双射线追踪方法分析了随机粗糙海面对舰船散射回波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关于舰船雷达波隐身设计流程的建议,论证并指出在技术设计阶段需要用接近实际环境的方法进行水面环境舰船隐身设计验证,结合数值仿真与本体RCS试验,掌握并控制舰船隐身性指标和强散射"要害点",并从场地开阔性、测试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舰船目标RCS水面模拟试验的测试要求,从RCS指标设计验证、强散射中心分析、总体多专业协同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模拟试验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8.
柴油机系统配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楠  廖日东 《北京汽车》2004,(6):18-20,23
文章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实现对某些油机配气机构虚拟样机的仿真分析,得到了各个运动件的动力学特性,根据仿真结果对凸轮型线进行评价,为凸轮型线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证实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柴油机配气机构的仿真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对于舰船一类电特大尺寸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计算通常都是采用高频法.以"RCSTOOLKIT"软件包为例,研究了实际应用高频法计算舰船RCS的一些关键技术.其中包括目标几何建模和基于3D几何模型的舰船RCS计算原理和方法,最后举例计算分析了一些舰船目标的RCS.  相似文献   
50.
将列车、轨道和桥梁视为3个子结构,基于虚功原理分别推导了三者的动力耦合方程。各子方程按对号入座的方式组装成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矩阵,其中轨道和桥梁子系统之间采用离散的弹簧-阻尼连接。由于轨下结构的破坏出现轨下支承失效时,计算模型应将轨道下端与桥梁相应连接的弹簧-阻尼去除,进而修正原始组装的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针对轨下支承失效问题,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轨道和桥梁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轨下支承失效改变了连续的轨道支承刚度,导致车辆通过失效区域时的轮轨接触力剧烈变化;只考虑轨道的动力不平顺时,轨下基础支承缺陷对桥梁的位移响应影响较小,但会加剧桥梁的加速度响应;轨下支承失效的范围越大,轮轨接触力和桥梁的加速度越大;对于轨道的位移和加速度,两者会随轨下支承失效破坏区域的扩大和列车走行速度的提升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