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54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介绍了端面齿在轨道交通车辆制动器中的应用,阐述了端面齿间隙调整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详细讲述了端面齿结构的设计校核过程,并从理论角度分析现车运用出现的异响问题,发现其为端面齿不完全啮合造成,最终据此对端面齿进行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62.
提出了基于研磨子的车轮多边形抑制措施,即通过研磨子摩擦车轮踏面从而消除或抑制车轮多边形的产生和发展。台架试验表明,研磨子在保证对车轮踏面均匀磨损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车轮表面粗糙度等级。在线路运用跟踪试验中,配置研磨子车轮的高阶多边形幅值保持在-12.0~7.2 dB之间,表明修形研磨子对车轮多边形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3.
软土深基坑施工期变形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以宁波软土地区相连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对软土地区相连深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开展研究。基于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地连墙水平位移、支撑轴力的监测数据,分析施工工序、开挖深度等因素对不同位置处基坑结构与土体的变形影响,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2基坑同时开挖的情况进行计算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个基坑单独开挖的顺序,在一个基坑开挖时,已完成的地连墙或已封顶的车站结构将对这一侧的地表沉降和地连墙水平位移有较好的约束作用;地表沉降与地连墙水平位移在基坑长边上的值大于端头部分,且这2个变形值具有明显的深度效应,即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变形值增加更快;支撑轴力的变化主要受开挖土体的位置影响,越近的土体开挖,支撑轴力增加越大;若采用2基坑同时开挖的方式,控制中间部分地连墙的变形将是重点,施工安全也面临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4.
公路三维视景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基于地形数据的分层组织、视点相关的LOD模型、数据动态调度等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公路三维视景仿真的实现方式,提出了公路三维视景仿真系统的结构模型。结合三维视景仿真对路线设计过程中数据的三维实时可视化,探讨了三维视景仿真在公路路线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5.
地铁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的优化控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控制理论,建立了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地表沉降的理论控制模型;结合动态规划原理,提出了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地表沉降动态最优控制策略制定程序.文章对深圳地铁大剧院站~科学馆站区间三连拱隧道工程地表沉降的控制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6.
167.
孙石超  吴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207-208,218,18
该文探讨了复杂交通条件下跨越城市道路现浇箱梁支架布置。通过对现场交通条件的实际调查,合理安排最佳支架布置形式,解决上部构造跨越城市道路的施工和交通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168.
169.
吴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6):250-252,277
设置高疲劳抗力构造细节是提升钢桥面板疲劳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一种钢桥面板-肋双面焊构造细节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原理,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细节疲劳裂纹扩展子模型,研究了疲劳加载工况下各裂纹萌生点处初始裂纹扩展能力.同时通过应力强度因子幅值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该钢桥面板-肋双面焊构造细节主导疲劳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0.
讨论了当前一些确定转动惯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动机转动惯量确定方法———加速惰转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误差在2%以内;并据实测结果对影响该方法精度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