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安庆长江大桥双壁钢吊箱围堰设计与关键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吊箱围堰是桥梁深水基础施工的重要设施.结合安庆长江公路大桥的施工,介绍大型双壁钢吊箱围堰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施工技术.区别于传统的以单个构件为设计目标的设计方法,将整体非线性仿真分析引入钢吊箱围堰的设计过程,提出了以结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2.
本文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包含P系列儿童假人、一款国产汽车用儿童座椅和试验台车的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并模拟了ECE-R44法规规定的正面碰撞台车试验环境。通过与对应产品的台车碰撞试验结果对比,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在已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对儿童座椅及台车试验系统设计参数对儿童乘员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座椅的摩擦系数、成人安全带刚度、儿童座椅安全带定位孔孔位置对儿童乘员在正面碰撞中的响应影响较大,通过适当的儿童约束系统设计可以降低儿童乘员在碰撞事故中的受伤几率。  相似文献   
53.
上海长江大桥主桥墩特大型钢吊箱尺寸76.4 m×41.4 m×10 m、重达1500 t,采用施工套箱与防撞体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和整体制作、滑道下水、远距离浮运和双浮吊抬吊就位的施工方案。介绍该钢吊箱的施工思路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4.
大跨度焊接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跨度焊接钢箱梁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技术具有控制目标多元性、调控手段局限性、温度效应影响显著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应用施工现场模拟温度场、施工实时仿真控制计算、施工过程应力预警监控等技术手段,在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斜拉桥的施工控制实施中实现了不进行索力调整过程而完成多元目标监控任务并且主梁合龙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55.
柔性装配偏差分析在白车身焊装尺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白车身焊装特点,介绍了一种柔性装配偏差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某型汽车前舱总成焊装过程进行了模拟焊装试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柔性装配偏差分析方法能够反映出实际焊装过程中零件尺寸偏差情况,并可通过敏感度分析快速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结合广西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银仔山1#隧道、银仔山2#隧道双连拱隧道群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法,对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对不同施工方法的采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7.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主塔钢混结合段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钢斜拉桥,其主塔钢混结合段在国内首次创造性地采用"钢筋混凝土棒剪力键群"作为传力连接器,本文主要介绍南京江第三大桥主塔钢混结合段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58.
��������������ĵ�·��ͨ�¹�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BP神经网络在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精度不足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引入量子神经网络并构建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模型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有效扩充训练样本数量;且隐含层神经元采用态叠加的激励函数,对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征空间进行多层梯级划分,以快速匹配输入数据与特征空间的对应关系,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在训练过程中动态调整量子间隔,以响应事故数据的强随机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性,且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较改进BP神经网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9.
钢—混凝土结合部在桥梁结构中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时采用边跨混凝土梁和主跨钢梁两种结构形式,并在梁体纵向结合处通过合理连接,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设计理念的主梁,称为钢—混凝土混合梁。由于其受力性能、跨越能力、经济性能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已经被应用于斜拉桥、梁式桥、自锚式悬索桥等多种桥梁结构中。钢—混凝土结合部是混合梁的刚度突变点,容易形成结构体系的弱点,是结构设计成败的关键。根据收集的资料,较系统地介绍了钢—混凝土结合部的构造形式、受力特点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钢—混凝土结合部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无格室-承压板钢-混凝土结合部构造的结构特性,对该类型结合部构造的受力特点及各结构参数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混合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无格室-承压板结合部构造的局部计算模型,讨论了其受力特点,并选取混凝土梁预应力、抗剪连接件刚度、抗剪连接件数量、抗剪连接件间距及承压板厚度等5项参数,对该类型的构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承压板和钢梁顶底板上的抗剪连接件是该类型结合部荷载传递的主要部件,承压板以承受板厚方向的剪切为主,混凝土梁承担了大部分的结构荷载;在所取的参数范围内,承压板厚度20~70 mm的影响很小;混凝土预应力、抗剪连接件刚度和数量对该类型的结合部构造的受力性能影响很大,是设计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