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本次修订在继承和发展《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的基础上,对原规范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更新,使新规范更加完善、合理、适用。主要介绍规范的修编背景、修编过程及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等。本次修编调整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和章节结构,补充完善了原有内容,吸纳了最新科研成果,新增了条文内容及说明等。  相似文献   
12.
许怀  陈中  喻渝 《路基工程》2006,(5):51-53
分析目前我国铁路隧道CAD技术现状,提出了开发以参数化技术为核心的铁路隧道CAD系统的必要性,重点介绍如何在铁路隧道中实现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隧道设计计算模型对围岩适应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归纳总结了目前隧道衬砌结构计算的几种常见模型,通过对在相同条件下的隧道采用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指出了各种模型间的主要区别,同时探讨了各种模型对不同地层的适应性,提出了不同的围岩对应不同计算模型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深埋黄土隧道变形模式及锚杆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1:1原型试验相结合,综合分析确定高速铁路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内变形模式以及基于此变形模式的锚杆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拱顶部围岩内位移衰减缓慢,不同深度处围岩相对位移值很小,出现整体下沉现象;边墙部围岩位移衰减较快,不同距离处围岩相对位移值较大;围岩内不同部位变形模式是影响锚杆受力的关键性因素,拱部锚杆受力很小,边墙锚杆受力较大;建议隧道拱部130°范围内可不设置锚杆,该范围以下至墙角设置全长粘结型系统锚杆。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现场设计与施工,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喻渝  李老三 《隧道建设》2019,39(1):157-163
风险管理是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目前,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因此,加强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从勘察、设计和施工各阶段介绍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的风险管理概况,运用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方法重点对湖北境内隧道的安全风险、自然风险和工期风险因素进行辨识; 然后,通过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进行估计和评价,提出全部隧道的初始风险等级,并提出施工期间的风险管理等级建议; 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提出选线设计时应对极高风险绕避、施工时应加强超前预报并配合大型机械化施工的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阌乡隧道科研试验段测试结果,对大断面黄土隧道(175 m2)、浅埋(10 m)、斜交(15°)、长距离(270 m)下穿连-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双层大管棚超前支护、双层初期支护及双侧壁导洞法施工的下穿方案.施工实践表明,本工程的设计是成功的,特别是设置双层大管棚效果明显,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使连-霍高速公路路面沉降控制在5cm以内.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德两国隧道技术标准体系和具体设计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找出我国规范与德国规范在设计理念、体系构成、规范内容等方面的差距,为我国隧道规范的修订和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健全我国隧道标准体系,提高规范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相田二号隧道山体滑坡及隧道衬砌病害整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田二号隧道山体滑坡及隧道衬砌病害,在目前南昆铁路6处同类型工程处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介绍该工点情况,并着重介绍病害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德铁路工程隧道技术标准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铁路隧道标准规范》从1960年至今已形成了包括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维修和抢修抢建4类,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3个层次共33个标准;德国《铁路标准规范》则由法令-适用标准-TSI(欧洲铁路网运行兼容性法规)组成,隧道标准属于适用标准中的专业规范(DS)系列,主要有3本。德国《规范》"以人为本、注重环保"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体系完善,门类齐全,专业规范多是一些具体技术操作方面的规定,且内容详细具体,指导性非常强;我国《规范》标准体系也较完善且层次分明,但原则性的规定居多,对工作的指导作用较小。在限界及净空、荷载、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排水、防灾救援等具体指标方面,德国《规范》对列车气动压力及热效应、喷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二次衬砌最大厚度、防裂钢筋、全封闭防水、防灾救援等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我国《规范》则没有或者不完备,需要结合我国国情通过科学研究进一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托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而深埋黄土隧道洞群,进行现场围岩压力量测试验,得到不同黄土地层的围岩压力,发现围岩压力沿隧道全断面分布相对较为均匀.采用太沙基松散体围岩压力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普氏理论、卡柯理论4种方法分别计算围岩压力,并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太沙皋理论的计算值最接近实测值,且具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因此推荐采用太沙基理论计算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量值.依据实测围岩压力的垂直与水平分量沿隧道跨度与高度方向的统计规律,确定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围岩压力的计算图式.分析指出,垂直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式可采用均匀分布或"尖峰"形分布,水平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式可采用"鼓肚子"形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