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提出一种基于水印序号的抗裁剪音频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在音频信号中嵌入同步码、水印序号和二值水印图像,具有如下特点:利用同步技术,能有效对抗音频信号受到的随机裁剪攻击;水印序号的嵌入,能使检测到的水印信息自动定位在图像上.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抵抗加性噪声和裁剪攻击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2.
对高功率车用薄型金属双极板PEM燃料电堆模块进行测试研究,电堆模块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在工作电流50~120A的窗口区间内,单池电压具有相对最好的均匀一致性。在320A放电电流下,使用纯氢/氧气的电堆输出功率比使用氢/空气高出约10%。对4单体薄型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短堆进行耐久性测试,累计超过2900h,平均单池电压衰减率约为10mV/1000h。  相似文献   
63.
64.
孙毅 《中国海事》2005,(3):29-31
SOLAS公约海上保安修正案和ISPS规则已于2004年7月1日生效,我国作为公约缔约国和航运大国,有义务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为我国的船舶和港口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这一系列规定的生效势必会给我国的航运业带来影响和变革。  相似文献   
65.
中国高速铁路隧道的发展及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论述了隧道工程在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总结了中国高速铁路隧道的主要特点:分布区域广且地质环境复杂;隧道断面净空有效面积大;采用复合式衬砌与明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支护方式;道床形式主要为无砟轨道。对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中国高速铁路隧道进行了系统介绍,提出中国高速铁路隧道的发展方向:形成更加完善的技术体系;优化隧道断面尺寸和设计参数;全面实施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提高隧道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6.
孙毅 《汽车运用》2011,(10):24-25
发展概述轮毂电机技术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其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轮毂电机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0年,保时捷就首先制造出了前轮装备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技术在矿山运输车等领域得到应用。而对于乘用车所用的轮毂电机,日系厂商对于此项技术研发开展较早,目前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7.
1润滑脂作用润滑脂在机件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润滑、防水、防尘、排污和减热、散热。(1)阻隔润滑作用。润滑脂在摩擦部件的金属表面形成适量的油膜,阻隔摩擦部件的金属表面直接摩擦,使摩擦部件正常运转,降低摩擦部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8.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科技”早已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名词,对于一款车来说,要想赢得人们的青睐,那就绝对要让人有一种科技魅力的共鸣。  相似文献   
69.
减震器技术性能的检查方法①使汽车在道路条件较差的路面上行驶10千米后停车,用手摸减震器外壳,如果不够热,说明减震器内部无阻力,减震器不工作。此时,可加入适当的润滑油,再进行试验,若外壳发热,则为减震器内部缺油,应加足油;否则,说明减震器失效。②用力按下保险杠,然后松开,如果汽车有2~3次跳跃,则说明减震器工作良好。③当汽车缓慢  相似文献   
70.
依据《铁路牵引用柴油机规程》先后对各种东风型内燃机车用柴油机进行台架型式试验过程中,发现在燃油特性、进气条件等方面,规定值与实际状况存在着的一些差异。指出了在“规程”中一些难以执行及不够明确的条款内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