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28篇
综合类   5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掘路交通影响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掘路交通影响分析系统的体系,提出了局域路网,D矩阵反推模型、局域路网掘路交通分配模型和局域路网掘路交通状况评价方法,为掘路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合物改性沥青是由聚合物和沥青组成的两相共混物,按照相的连续性可以分成3种基本类型:第1种是沥青相为连续相而聚合物相为分散相的单相连续结构;第2种是聚合物相为连续相而沥青相为分散相的单相连续结构;第3种为两相连续结构或两相互锁结构,即沥青相和聚合物相都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33.
长寿柔性路面设计通常采用沥青层底极限拉应变和土基顶部极限压应变作为控制指标。现阶段极限应变指标参照室内试验结果确定,且数值相对固定。而现场路面结构层应变响应值受结构厚度、荷载、环境作用(温度及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服役过程中不断演化。以2条服役超过35年的柔性路面结构(屯门公路与吐露港公路)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服役阶段路面结构层在不同荷载、环境作用下的极限应变响应,探讨了柔性路面极限应变的大概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服役状态下,屯门公路高温状态下沥青层底的极限拉应变为376×10-6,土基顶部极限压应变为562×10-6;低温状态下上述极限应变分别降为87×10-6,249×10-6;吐露港公路高温状态下沥青层底、土基顶部极限应变分别为149×10-6,324×10-6,低温状态下上述应变分别降为50×10-6,156×10-6。在经过长期服役后,老化状态下2类路面沥青层底拉应变及土基顶部压应变均大幅降低。屯门公路在使用36年后,某些路段出现零星的疲劳破坏,而吐露港公路则没有发现疲劳破坏。极限应变计算结果表明,路面关键位置的应变受荷载、沥青层厚度、温度和沥青层老化状态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长寿柔性基层路面设计中,荷载、沥青层厚度、温度及沥青层老化状态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34.
杨进  江涛  孙立军  刘黎萍 《公路工程》2010,35(1):76-78,133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常温下摊铺和碾压,空隙率较大,性能方面不能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标准,一般被用在路面结构中的基层或下面层中,其上还须加铺一定厚度的HMA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在冷再生层上摊铺HMA时,HMA高达150~170℃的高温,会将冷再生层加热,加之施工机械和车辆荷载等作用,致使冷再生层会被进一步压实,称之为冷再生层的"第2次压实"过程。对现场冷再生层钻芯取样后发现,摊铺HMA前后的冷再生芯样的空隙率相差可达3%。现有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对这一现象并未考虑,导致冷再生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压密性车辙。提出在进行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时,应该考虑不同施工季节以及第2次压密过程的影响,并对现有试验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35.
路面性能衰变方程是针对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性能衰变的预测。应用贝叶斯估计,对路面性能衰变方程的参数自适应进行了研究,得到参数自适应的计算公式。它能够简便的计算出模型所需的参数,不需通过对整体庞大的数据进行回归。最后通过随即生成的样本对提出的自适应算法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36.
提出了基于抗车辙性能的沥青路面长大纵坡标准的界定方法。首先根据现场车辙调研数据对同济大学车辙预估模型进行标定,使之适用于具体工程;然后基于标定后的车辙预估模型和沥青路面容许车辙深度确定出车辆在长大纵坡上的临界车速;同时根据现场车速调研数据对汽车爬坡模型进行修正,使之反映车辆在长大纵坡上的实际车速变化;再根据修正后的汽车爬坡模型和车辙预估模型,推导出车辆在从坡底爬坡开始,达到临界车速时所行驶过的坡长,即为对应特定坡度的坡长限值;最后给出了多哥壹号公路改建工程中长大纵坡界定标准的实例。结果表明,基于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长大纵坡界定标准较规范中基于行车安全的标准更为严格,可以作为规范中标准的补充。  相似文献   
37.
智能交通在上海城市快速路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上海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管理的需求入手,对系统功能、总体结构和核心交通流算法模型进行了介绍。这些理论、方法指导规划了上海高架道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并集成于延安高架道路上完成了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示范工程,显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8.
国内路面动力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动力学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描述车辆与路面的相互作用,但由于路面动力特性的复杂性,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介绍了目前国内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叙述了它在路面结构性能、功能性能、承载力等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隧道阻燃改性沥青上面层(AC-13C)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隧道复合沥青路面施工实践,针对隧道阻燃AC-13C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隧道内、外阻燃与非阻燃表面层(AC-13C)的现场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最佳油石比条件下,生产配比、标准配比与拌和楼取样条件下的阻燃混合料空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较非阻燃混合料分别降低和提高0.6%和3.8%左右;加入阻燃剂的未冻融循环试件(50次)劈裂强度较未加入阻燃剂增加11%,车辙动稳定度较非阻燃可提高2.3~2.6倍,但经过冻融循环后试件劈裂强度比(TSR)衰减较快,降幅为17%,隧道内阻燃改性表面层抗滑性能指标的横向力系数与构造深度较主线非阻燃改性表面层明显偏小,甚至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阻燃沥青混合料对国际平整度指数影响较小,但对隧道内、外施工的连续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研究结果证明了阻燃剂对抗车辙性能贡献率较大,但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难以满足项目要求.对提高阻燃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水平和类似阻燃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建议隧道表面层慎重添加阻燃剂,不宜采用阻燃AC-13级配类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