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91篇
综合类   93篇
水路运输   104篇
铁路运输   111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结合车轴的特点提出了车轴模拟疲劳试验机的技术要求,对试验机的传动加载系统及测量控制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采用测量控制系统进行实时动态检测及应用试验软件,提高了车轴模拟疲劳试验机的精度、自动化水平及操作方便性。  相似文献   
102.
太兴铁路为山西西北部重要能源交通线,沿线黄土分布,其湿陷性对工程设计施工有着重要影响。以线路DK103+900~DK122+800段为研究对象,在黄土梁、黄土沟不同地貌处共挖得探井38个,探井内每米取2个Ⅰ级样,湿陷性试验采用双线压缩法。对照黄土常规物理力学试验,湿陷性黄土表现出大孔隙率、高压缩性。湿陷性计算表明,黄土梁部位湿陷性为Ⅱ级自重湿陷,黄土沟处黄土受流水改造大,湿陷程度低。工程挖填方引起路基上覆荷载变化,其湿陷程度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结合试验和工程特点对其进行湿陷性评价,可为设计提供合理依据,有效减少工程投资,并且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研究目的:浮托顶推法架设钢桁梁的施工设施主要由膺架、滑道、水上浮托支承、顶推纵移、方向及定位控制等五大系统组成。文章介绍了其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和主要安全质量措施,对修建同类桥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浮托顶推法架设钢桁梁是在一般浮拖法架梁基础上的创新,它与一般浮拖法架梁的主要区别是钢梁纵移的动力不同,即采用钢桁梁后端的顶推装置代替前方的牵引设备,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均匀、运行平稳、有利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4.
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安全、质量、工期、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人工、材料、机械及其他费用等方面,提出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日本研制的喷射干冰式转向架清扫装置。  相似文献   
106.
新时期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具有预防性、超前性、及时性和随机性的特点 ,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护工程定额  相似文献   
107.
结合PRO/E ADAMS软件,建立汽车四轮转向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研究,其结果可为四轮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扩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口左转车辆连续右转实现左转交通的组织方法,为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定性分析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交叉口为例,计算扩展前后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9.
运用间隙接受理论分析了匝道车辆在高速公路合流区汇入主路的运行状态。基于主路车流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建立了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合流区的通行能力模型。模型表明它是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匝道车辆临界间隙、随车时距及加速车道长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10.
最短径路是网络优化中的一个经典问题,Dijkstra算法被公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最短径路的搜索求解算法.本在研究网络一般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发现传统Dijkstra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都需要搜索所有节点的这一缺陷,通过向搜索节点中引入“度”的信息,提出了基于“度搜索”的改进算法,并根据网络的特点,给出了有向网络和无向网络两种情况下存在“度”差异的算法设计方法;算法的整体结构与Dijkstra保持了一致性,没有算法结构的突变,因而通过修改原有Dijkstra程序和重新设计“度搜索”程序都十分容易实现.该算法提高了最短径路的搜索效率,特别是对稀疏网络,算法效率更为明显,其复杂度小于O(|V|^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