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以双层加筋板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的结构有限元耦合声学边界元(FEM/BEM)方法和结构有限元/声学自动匹配层(FEM/AML)直接声振耦合计算方法,计算了结构水下辐射噪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FEM/AML直接声振耦合算法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在此基础上,采用FEM/AML直接声振耦合计算方法研究了双层加筋板结构单面触水的声振耦合特性,分析了载荷位置、载荷的性质,双层板的板厚、筋板的厚度以及布置方式等结构参数对辐射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通过模拟试验和工程实践,寻求型钢与水泥土之间的作用规律,提出了SMW工法的型钢回收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针对在冲击激励作用下带限位器的隔振系统刚度呈非线性变化的问题,开展冲击动力学理论模型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方法]首先,利用分段线性等效思想,建立带分段线性刚度限位器的双向限位单层隔振系统冲击动力学理论模型;然后,利用解析法对理论模型进行解析求解,并与不同冲击工况下的有限元法冲击响应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不同的冲击工况下,动力学理论模型的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带分段限位刚度的双向限位单层隔振系统冲击动力学理论模型及求解方法的准确性,可为带限位器隔振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系统研究高速铁路运营期的监测技术,针对监测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运营监测内涵和外延不明确、技术体系不完善、监测手段智能化有待提高等问题,从工程测量专业角度定义了高速铁路运营监测的基本概念,系统阐述了运营监测的分类方式,分析其与综合检测、变形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的关系,总结了运营监测的特点,认为高速铁路运营监测包括控制网复测与维护、线路复测、基础变形监测、结构健康监测、轨道几何状态测量、外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等主要内容,并较系统综述了各类常用的监测技术方法,从控制测量基准动态维护,监测技术手段多样化,监测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应用于上海青草沙原水过江管工程盾构隧道施工的一种新型环保型同步注浆浆液。该浆液具有大比重、高抗剪、低稠度等优良性能以及更加良好的抗地下水及抗稀释性能,特别重要的是,该浆液还解决了该工程对周围环境(原水地周边地下水质)保护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6.
铁路应急测绘保障工作贯穿铁路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全过程,是铁路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铁路系统目前尚未建立铁路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没有形成成熟可行的保障机制,存在着应急测绘预案不完善、地理信息资源储备不足、专业应急测绘保障队伍不健全、突发事件现场资料获取传输及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根据铁路应急测绘保障工作的特点,基于近年来相关应急测绘项目应用成果,分析铁路应急测绘保障的现状和必要性,提出铁路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包括铁路应急测绘装备及队伍建设、铁路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及工作机制建设、铁路应急测绘保障中心建设和铁路应急测绘保障技术体系建设等内容;并梳理了构建先进的现代铁路工程应急测绘保障技术体系需重点研究的关键性技术。通过建立健全铁路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铁路行业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