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21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中从舟山船员管理现状来分析和构建新型的海船船员数据库,并分别从系统概况、结构设计、主要功能设计以及主要功能设计方面来阐述此系统,意图开发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舟山小型海船船员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实用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32.
作者分析了机械化施工系统运行状态变化的内在因素; 结合106 国道改线工程高等级水泥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的实践, 提出了变工况条件下动态调整系统组合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33.
结合我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产业数字化、数字资产的视角,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并结合公路数字化发展方向的研判,重点探讨数字孪生体系、数字化交付、数字底座等数字化关键技术。同时,提出设计咨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为基础设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连盐高速公路连云港段广泛分布海相软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工程性质差,软土地基处理成功与否是高速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5.
分析制定大中型客车焊装生产线工艺方案的原则,简单介绍零部件质量、焊装生产线的人员结构、设备、生产线布置等因素对焊装制造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及评价不同应力吸收层的综合性能,为选择性能最优的应力吸收层提供理论依据,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应力吸收层的基础上,选取5种典型的应力吸收层进行系统试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橡胶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土工格栅、聚酯玻纤布及Strata应力吸收层,对它们分别进行拉拔试验、剪切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及疲劳试验,通过拉拔强度、抗剪强度、断裂能及疲劳寿命等指标评价它们的黏结性能、抗剪性能、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最后综合力学性能、施工工艺及成本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力学性能方面,Strata应力吸收层最优,乳化沥青下封层最差;施工工艺及造价方面,乳化沥青下封层最优,Strata应力吸收层最差;综合对比来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37.
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分析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整个产业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认识自身以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价格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可以认识到企业产品的优势以及不足。成本管理规范化是产品提升价格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
胡高松  张海军 《水运工程》2019,(S2):114-118
在海上超软地基施工砂袋围堰时,因地基淤泥深厚、承载力差,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筑堤基础不稳。目前由于国家对用海审批严格,严禁超越用海使用红线,所以无法通过采用传统工艺加大底层持力砂袋或围堰前沿抛石、填土等进行压脚扩散荷载。通过对砂袋围堰形成过程的受力分析,并进行典型段试验,采用整体通长砂袋筑堤的方法,得出解决砂袋围堰不均匀沉降的更优方案,可以使砂袋筑堤过程受力均匀,减少不均匀沉降,加快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39.
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及功能定位,总结了有轨电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1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营目标;2修建位置不科学导致其客流量不足;3发展方向难抉择;4不适用于中长距离客运。对有轨电车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定位、科学布局、简约实用、合理降低造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40.
现代有轨电车无接触网供电方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有轨电车以“中低运量、准快速、低碳、人文、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各级城市的青睐。由于接触网对城市景观,尤其是敏感区域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体现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其供电方式逐步由接触网向无接触网发展。无触网供电方案种类很多,且各自的技术特点不尽相同。文章在分析世界上各种无触网供电方案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综合比较,为有轨电车项目的无触网供电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